癌癥病人需要戒口嗎?消化系統(tǒng)腫瘤需要注意什么?昨日上午,廣州日報名醫(yī)大講堂走進南方醫(yī)科大學腫瘤中心,舉辦《關注消化系統(tǒng)腫瘤 預防癌從口入》專題講座,由南方醫(yī)科大學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院長兼腫瘤中心主任羅榮城教授領銜該院專家主講。
關于本次名醫(yī)大講堂的更多內容,請留意近日廣州日報、下周廣州日報健康周、微信“廣州日報健康管家”公眾號和大洋網健康頻道的報道。
現(xiàn)場:專家家屬暢談患病心路歷程
早上9:00剛過,南方醫(yī)科大學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學術報告廳的走道上已經加滿了臨時座位,最后一排后又加上了兩排,才能把現(xiàn)場300多名聽眾安頓下來?!皬V州日報辦的講座,和外面推銷藥的不同,可以放心聽!”梁伯家就在海珠區(qū),但為了確保有座位,早上7:30就出門霸位了。
聽眾中也不難找到年輕面孔。家住大學城的關小姐“犧牲”了休息日睡懶覺的機會也覺得非常值:“雖然說現(xiàn)在還年輕,但是提前了解也好,而且家里長輩也上了年紀。”
除了科普內容,講座上專家還邀請患者和家屬暢談得知病情后的心路歷程。在得知患病后,最想得到的治療是什么?一名女病友坦言,當初知道自己患癌后,自己只感到非常迷茫、無助。知道家人患癌,作為家屬會怎么做?有聽眾表示,當年得知弟弟患上晚期鼻咽癌、估計還剩一年生命時,家人選擇了隱瞞,但最后弟弟還是察覺了。對此專家認為,大家都有一定的醫(yī)學常識,察言觀色是很容易發(fā)現(xiàn)的,因此現(xiàn)在想把病情完全瞞著病人是不可能的,家屬還是應該告訴病人,但可以不要談得太深。在家里也不要天天提醒患者有病,病情不是很嚴重的還可以上上班,只要不是太累就好。
現(xiàn)場提問
問:我查出了幽門螺桿菌,醫(yī)生說不用治療。但今天聽到它可能引起胃炎胃癌,到底嚴不嚴重呢?
李黎波:如果沒有癥狀,可以不用治療。但是如果有惡心、噯氣、脹氣等癥狀,則要到消化科進一步檢查,看是否需要接受幽門螺桿菌根治術,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會引起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
問:我是乙肝“大三陽”,肝功能正常,是否需要治療?
李愛民:乙肝感染者,肝功能正常而沒有出現(xiàn)肝硬化的情況下,暫時不用肝功能治療。
生物治療或可完全攻克腫瘤
一開場,羅榮城教授就為聽眾們帶來了腫瘤治療的前沿資訊——靶向微環(huán)境的腫瘤免疫治療新思路。他介紹,實際上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醫(yī)學界已經發(fā)現(xiàn)免疫治療可以治療晚期腎癌、癌性胸腹水等。但是隨后幾十年,免疫治療發(fā)展停步不前,直到近年。2013年《Science》更把腫瘤免疫治療列為當年十大科學突破之首。
羅榮城介紹,腫瘤生長的基礎是免疫功能的缺陷。目前治療癌癥的主要手段——手術、放療、化療,目的都是殺死癌細胞。但只要免疫系統(tǒng)不修復,照樣會長出新的癌癥細胞,有時候腫瘤細胞很小,已經轉移到別的部位,手術無法完全切除,傳統(tǒng)治療只能延長生命,不能完全治愈腫瘤,醫(yī)療手段沒有效果了,就會出現(xiàn)復發(fā)、轉移,最后導致死亡。而免疫治療則是另一種思路:通過保障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增強機體的免疫細胞,“分子靶向、細胞免疫治療和免疫靶向治療等生物治療,可能可以完全攻克腫瘤”。
值得注意的是,免疫治療目前仍是腫瘤治療的新領域,費用較為昂貴,在臨床尚未大面積推廣使用。而免疫療法也存在局限和不良反應,仍待科學家解決。
病人家屬別讓病人“無所事事”
作為患者家屬知道親人得腫瘤后會怎么對待病人?作為患者得知自己得腫瘤后會怎么做?對這兩個問題,李愛民不建議讓病人在家養(yǎng)著,時刻提醒他是病人;也不建議不讓病人知道什么病,什么都不讓他干,要讓患者知情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
同時,李愛民建議患者要與家人、醫(yī)務人員一起,積極面對、積極治療。李愛民說,對于癌癥治療最有效的是把病人求生的欲望給激發(fā)出來,“把患者的心吊起來”,讓患者抱有希望。李愛民還說,患者也不要過多在網上查詢病情,自己嚇自己?!暗昧税┌Y以后,農民療效最好,醫(yī)生療效最差”,李愛民開玩笑地說,作為病人,不要知道太多,知道太多反而背上了包袱,讓患者知情就行了。
腫瘤患者是否需要戒口?吃什么才最合適?李愛民說,他經常碰到潮汕地區(qū)的病人和他說,自己胃口很好,吃了兩大碗粥。“保證充足的能量是治療癌癥所必需的,癌癥患者所需要的能量要比正常人大,尤其治療期間,補充足夠的能量可以減少對蛋白質和脂肪的消耗”,李愛民說,粥和湯水所含的能量有限,并沒有想象中有能量,因此腫瘤患者要多吃“干貨”,可以多吃淀粉類的食品,當然每個人具體吃什么要根據不同情況區(qū)別對待。
有人擔心吃多了會加速腫瘤細胞的發(fā)展,因此提出戒口,比如牛肉、辣椒、雞肉等都不能吃。針對這個問題,李愛民認為適當增加蛋白質可以增強免疫功能,如果患者體重都不能保證,就很難維持住免疫功能,治療效果也很難維持住。他不贊成腫瘤患者戒口,“在歐美國家很多人以吃牛肉為主,在部分地區(qū)也有人常年吃辣椒,這些地區(qū)的癌癥治愈效果與其他地方沒有明顯差異”。他說,在腫瘤治療過程中,不要太多戒口,要吃足夠多的東西,癌癥患者需要有足夠的體力、免疫力和腫瘤作斗爭。
人到74歲有22%幾率面對腫瘤
中國腫瘤的發(fā)病率到底是多少?李黎波介紹,根據2013年中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顯示,如果一個人活到74歲,有22%的幾率患腫瘤,目前中國每分鐘就有6個癌癥患者確診。
李黎波從唇癌開始,通過口腔癌、食道癌等詳細介紹了消化系統(tǒng)的癌癥種類與防治攻略。記者發(fā)現(xiàn),在眾多預防方法中戒煙戒酒被多次提及。在談到唇癌、口腔癌、胃癌、胰腺癌的致病因素中,李黎波提到了吸煙的危害,在口腔癌、胃癌和肝癌的致病因素中提到了嗜酒的危害。
對于食道癌,李黎波特別指出,廣東潮汕地區(qū)是食道癌高發(fā)區(qū),主要因為有食用過燙食物的習慣,如飲功夫茶、喝熱粥?!坝械娜撕炔杌蚝戎鄷f把口腔粘膜都燙壞了,食管粘膜是沒有感覺的,燙壞了也不知道,多次燙壞再多次恢復,容易引發(fā)變異,產生腫瘤”。他建議,如果實在改不掉飲食習慣,至少要將粥和茶放涼一點再喝,避免對食管粘膜的多次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