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燙傷是因熱力(火焰、灼熱的氣體、液體或固體)、電能、化學物質、放射線等作用于人體而引起的一種局部或全身急性損傷性疾病。在古代,一般以火燒和湯燙者居多,故又稱為水火燙傷、湯潑火傷、火燒瘡、湯火瘡、火瘡等。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化學燒傷、放射性燒傷、電擊傷等。
祖國醫(yī)學早在晉代《肘后方》中就有“燙火灼傷用年久石灰敷之,或加油調”和“豬脂煎柳白皮成膏”外敷的記載。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高溫可直接造成局部組織細胞損害,發(fā)生變質、壞死、甚至炭化。大面積嚴重燒傷可引起全身性變化,早期可因大量體液丟失和劇烈疼痛引起休克。在體液回收期和焦痂脫落期,細菌感染可引起膿毒敗血癥。創(chuàng)面修復愈合可形成大量瘢痕或形成頑固性潰瘍。
中醫(yī)認為,燒燙傷主要是因火毒熾盛,傷津耗液,損傷陽氣,致氣陰兩傷。或因火毒侵入營血,內攻臟腑,導致臟腑失和,陰陽平衡失調,重者可致死亡。治療則應以清熱、解毒、滋陰為主,嚴重者需回陽救逆、涼血清營治療。
外用藥物治療,對于I度、淺Ⅱ度、深Ⅱ度燙傷,主要以保護皮膚為主,用各種油質敷料覆蓋創(chuàng)面表面,促進燒傷創(chuàng)面的愈合。嚴重燒傷需要控制感染、保護創(chuàng)面、切痂植皮、防治并發(fā)癥等。
有條件者,超過1%的燙傷都應該就醫(yī);而燙傷面積成人達15%~20%、小孩與老人達10%~15%,可能會危及生命,一定要盡快送醫(yī)院治療。此外,I度燙傷可自行治療,淺Ⅱ度最好由專科醫(yī)生治療,深Ⅱ度必需由專科醫(yī)生治療。
自制中藥
?、派簏S、黃柏、黃芩、生地榆各等分,研細末和勻,加少許冰片,混入白凡士林,攪至均勻為度,外用。
?、茖⑹斓包S放在鍋內炒,至蛋黃油滲出時壓擠取油。一個雞蛋黃可出油5~8毫升,用蛋黃油外涂。
?、强莸\15克、花椒30克,炒至黃褐色時研成細末,再加冰片3克混勻,用麻油調涂。
有水皰的傷面可剪破水皰,外涂中藥,每日一次,上蓋敷料,直至結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