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業(yè)大學溫江校區(qū),博士生彭潔夫婦用創(chuàng)業(yè)掙的錢,買下一輛二手車。
成都高校學生有車一族越來越多,成為校園管理新課題
上課前,趙丹(化名)悄悄把她的奧迪車停在川農大溫江校區(qū)停車場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再步行幾分鐘去教室。
同班30位同學中,沒有幾人知道她開著奧迪車上學。這個秘密,只有她的幾個閨密和班上另外一個有車族知曉。擁有這輛車快半年了,把車交到她手上時,她的虎媽貓爸特意叮囑“校園內外,你都低調點兒!”
像趙丹這樣開車上學的,據川農大溫江校區(qū)后勤保衛(wèi)部統計,至少有200人。
校園里冒出了開車上學的新事物,如何管理學生的車輛,這也成為校園管理的新課題。近日,華西都市報記者針對這一現象展開了調查。
買車故事
校方登記停車位一下冒出200輛“學生車”
從去年開始,四川農業(yè)大學溫江校區(qū)引入車牌識別系統,對進出校園的車輛進行智能化管理。按照規(guī)定,對于老師和學生長期固定停放的車輛實行免費,新規(guī)引發(fā)了大量學生前來登記車輛。翻開后勤保衛(wèi)部登記的名冊,該校一共有1000余輛汽車登記固定停放,其中學生的車輛就有200余輛。
“我們完全沒想到,會有這么多學生前來登記?!睂W校后勤保衛(wèi)部主任成武說,校園里的車位本來就很緊張,為了避免學生無止盡登記車輛,學校只允許學生登記車輛戶主為父母或者自己的汽車。
華西都市報記者了解到,校方為了保護學生的隱私,只登記車輛的品牌,連型號和車牌號都未加登記。這200余輛學生用車中,奧迪車有6輛,寶馬車3輛,其余的以大眾、雪鐵龍、奇瑞、驪威、東風日產等品牌為主。
一位男同學告訴記者,在校園里,他還看見一輛法拉利經常出現,“雖然不曾見過它的主人,但由于這輛車經常出現,我們都懷疑是學生開來的?!?/p>
開輛奧迪上學堂 虎媽貓爸均叫她不要張揚
趙丹今年讀大三,是個文文靜靜的姑娘。她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2013年她就考取了駕照。拿到駕照的當天,貓爸很興奮地告訴她“我給你買一輛車吧!”爸爸的提議很快遭到了虎媽和親戚們的反對,他們都覺得趙丹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開車太早,不合適。貓爸在反對聲中敗下陣來,趙丹也隱隱覺得有些失落。
今年年初,父親駕車帶著趙丹外出吃飯,收音機里傳出“深圳限牌”的新聞。待到新聞播放完畢后,貓爸再次提議:“丹丹,深圳都限牌了,假設未來成都也限牌,我們豈不是很麻煩?反正,你也大三了,我給你買輛車吧!”
這一次,虎媽也覺得貓爸說得有理,沒再投反對票。
說干說干,貓爸帶她去4S店,選了一輛奧迪車。趙丹一直在為考研做準備,并在成都城南一培訓機構參加考前培訓。這輛汽車成為她學習的好幫手,提高了她的效率。她說,如果不開車,坐公共交通工具,從學校到培訓機構要花兩個多小時,而自駕只需半個多小時,她覺得自己越來越離不開它了。
“拿到車的那一天,父母就要求我低調,不要張揚?!壁w丹說,父母主要擔心她的車被同學借用或者搭乘。
兩萬元買輛二手車 博士生夫婦創(chuàng)下“土豆傳奇”
坐著自己買的車去送紫色土豆,生于1988年的博士生彭潔覺得有點驕傲。這輛車,是她和愛人劉一盛用自己創(chuàng)業(yè)掙來的錢買來的二手車,雖然只花了兩萬塊。
“現在,企業(yè)正在走上坡路,需要花錢的地方多?!迸頋嵳f,創(chuàng)業(yè)的人舍不得消費,只舍得大把大把地投入。
彭潔和劉一盛是大學同學,她們用導師提供的三畝地做科研,同時也成為創(chuàng)業(yè)基地,研究培育出了適合四川人口味和適合本地生長的紫色土豆。去年,他們站在了全球社會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大賽(GSVC)總決賽的舞臺上,憑借“薯光行動:紫色馬鈴薯種植與銷售”項目獲得了第三名,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今年,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還登上了人民日報。
對于買車,彭潔強調,主要是為了出行方便,有時要出去談業(yè)務,有時還要到各個生產基地到處跑?!皼]車,太不方便?!迸頋嵳f,丈夫拿到駕照后,他們就商量買輛一般的車練練手。于是,相中了朋友淘汰的二手車。
記者調查
違規(guī)停車收罰單學生“糗事”登上學校官網
開車上學是個案還是普遍現象?近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在四川大學、成都理工大學、成都師范學院、西南民族大學、西華大學等高校展開了調查。
在四川師范大學的官網上,記者看到了關于學生違規(guī)停車收罰單的新聞。該校工作人員表示,現在他們學校是有一些學生開車上學,但因為住校生居多,所以開車來上學的人不算太多,
成都理工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和西華大學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開車上學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已經有需求,但需求量并不大。
四川大學宣傳部工作人員稱,現在有學生開車來上學,但是具體數量他們并不知道。
從這幾所學校提供的信息來看,大學生開車上學正在漸漸成為一種新需求。隨著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將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開車上學。
觀點碰撞
川農大溫江校區(qū)后勤保衛(wèi)部主任成武:不支持學生開車上學
“雖然我們?yōu)閷W生辦理了免費停車的登記,但作為我個人而言并不支持學生開車上學?!贝ㄞr大溫江校區(qū)后勤保衛(wèi)部主任成武認為,學生開車上學,容易滋生攀比心理,同時,還增加了出車禍的風險。他舉例,在校園內,大家開車的時速都不高,但依然發(fā)生過擦掛事件。在環(huán)境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他更主張每個人綠色出行,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成武認為,如何管理好校園內的有車一族,對于各大高校來說是一個新的課題,值得研究。
成都理工大學宣傳部一位老師的觀點與成武的觀點類似。川大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陳昌文:大學生有權開車上學
四川省社會學會會長、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陳昌文教授表示,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了,他們有駕車上學的權利。而隨著現在生活條件的提高,也將會有更多的學生來開車。
學校是否應該同意學生開車上學呢?
陳昌文認為,這取決于校區(qū)是否有停車的條件。一些比較新的校區(qū),有停車條件的,就應該不反對學生開車上學。而有些停車條件較差的老校區(qū),應根據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成都師范學院保衛(wèi)處處長周鑒:應研究新的管理辦法
成都師范學院保衛(wèi)處處長周鑒說,開車上學確實已經出現了這個苗頭,學校一般讓有停車需求的學生享受教師般的待遇,他所在學校還有10位男生停放證照齊全的摩托車。
“如果學生家庭經濟條件好了,買輛車上學,也方便學生外出搞社會實踐,并不是件壞事。”周鑒說,當然,如果校園里有車一族的學生多了,校方就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研究并制定相關管理制度,把服務跟上。
鏈接
國外開車上學不稀奇
開車上學在國外是否普及?華西都市報記者采訪了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讀書的任同學。她說,到澳洲第二年就買了一輛凱美瑞,開車去上學,在澳洲是件很普遍的事?!耙驗榇笠缓螅芏嗳硕疾蛔W校了,所以大家就會開車來上學,這樣很方便。我身邊基本上沒有不開車的同學?!?/p>
同樣,在美國大學生開車更是家常便飯?!懊绹髮W生大一后就不用住校了,所以他們很多人都是開車來上學?!痹诿绹芪鞲萘⒋髮W就讀的鐘同學告訴記者,美國的車很便宜,學生有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互動
講述你身邊的校園有車族故事
對于校園有車一族這個新鮮事物,您怎么看待?您身邊是否有比較特別的開車上學的故事?
歡迎撥打華西傳媒呼叫中心熱線電話028-96111,我們期待分享您的故事。(華西都市報記者席秦嶺見習記者雷倢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