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一般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校園欺凌也多發(fā)生在中小學階段。然而,欺凌的過程,往往會蘊藏著一個復雜的互動狀態(tài),欺凌與被欺凌都會對自己的心理構成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fā)展。對此,家長必須高度重視。
近日,廣州日報以“你遭遇過校園暴力嗎”為題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四成多的受訪者表示在整個求學經歷中,校園暴力并非個別現(xiàn)象。
據(jù)粗略統(tǒng)計,今年上半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校園暴力事件,多達20余起。在廣州,近年來并未出現(xiàn)造成廣泛影響的校園暴力事件,但小范圍的校園暴力并不少見。事實上,相比起肢體暴力,更多的學生曾經遭受過語言暴力以及網絡欺凌,這類暴力方式隱蔽性強,甚至連受害者本人都不知道這已經屬于“欺凌”。
海珠區(qū)“青年地帶”項目在海珠區(qū)政府、廣州市民政資金支持下,由專業(yè)社工機構提供服務,從2012年起開展了一系列針對校園欺凌的社會服務。去年,服務團隊對廣州1447名初一學生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4.9%的受訪者稱被同學仗著涉黑團伙勢力欺壓,6%的人表示曾被同學榨取金錢或者財物。有45.2%的初一新生表示曾經遭受同學言語上的惡意騷擾。
網絡、排擠等隱蔽性欺凌增加
“青年地帶”的調查顯示,有29.6%的被訪者表示在過去一個月遭受過同學故意的拳打腳踢或者推撞,其中遭受過一個次以上的人群比例為18.5%。有16.7%的受訪者表示在過去一個月內被同學故意毀損物品。45.2%的受訪者表示遭受過同學言語上的惡意騷擾,包括起花名、嘲笑、恐嚇等。課室、走廊、廁所都會成為校園欺凌的地點。30.3%的受訪者在過去一個月內曾在課室被欺凌,在走廊被欺凌的比例為24.4%,在廁所被欺凌的比例為4.4%。
據(jù)“青年地帶”社工主任郭女士介紹,從近三年的情況來看,欺凌的形態(tài)越來越多樣化,除了肢體上的欺凌,中傷、排擠、網絡欺凌等情況越來越多,而且隱蔽性比肢體欺凌強,肉眼看不到傷害,很多被欺凌者會選擇沉默。老師、父母都不容易發(fā)現(xiàn)。
小團體的女生比率高于男生
上海華大心理研究院心理咨詢師胡斌從事駐校心理咨詢輔導多年。在他看來,除了惡性事件外,校園里的欺凌事件一直都存在,“任何年紀、班級都會有欺負和被欺負的情況。但現(xiàn)在的影響程度比以前更加明顯,學生的困擾程度也比以前更嚴重?!?/p>
其中,女生欺凌的比例有所上升,除了肢體暴力,更多的是女生間小團體的排擠。最常見的情況是“帶頭大姐”跟某個人結下了梁子,說“我不跟你玩了”,然后要求班上的女生都不跟對方玩,這也屬于欺凌的一種。
胡斌也發(fā)現(xiàn)有小團體的女生比率高于男生,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也有交往障礙。
胡斌表示,每個人都有和人交往的需求,但方法很重要。因為現(xiàn)在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里是中心,很少有機會鍛煉和人交往,也不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才是合適的行為。另外,由于自我保護意識較弱、部分娛樂文化的影響,導致學生產生交往障礙,所以才會發(fā)生欺凌事件。
網友“@我受到了校園欺凌”一直關注校園欺凌事件,很多網友都發(fā)私信給她講述自己被欺凌的經歷。她說,網友說得最多的就是冷暴力,“相對于其他明顯的暴力行為,冷暴力對學生的傷害終身難以消除?!?/p>
初中生尤其容易進入叛逆期
中國心理干預協(xié)會理事何日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校園暴力的起因復雜,個人、家庭、學校、社會方面的原因都有。他認為,青少年尤其是初中生有特別明顯的青春期,也叫叛逆期,這一時期特別想得到同伴的認同,父母的話聽不進去。
何日輝說,一般來說存在校園暴力的青少年學習成績很多都不好,存在學習障礙,因此他們在學校得不到老師、同學的認同;還有一些學生青春期跟父母關系不融洽,在家里又受到批評。實際上,這些孩子內心很孤獨,而另一方面心里又非常想獲得認同。在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下,這樣的青少年容易聚在一起,形成所謂的問題少年。
何日輝發(fā)現(xiàn),一些孩子在剛開始實施校園暴力的時候,也有害怕和恐懼,但因為沒產生嚴重后果,加上是群體性施暴,就消除了恐懼,時間長了就形成條件反射。原本只是有學習障礙,或者家庭關系不好,慢慢發(fā)展會形成反社會性人格障礙。成年以后會形成人格障礙,走向社會也形成了這種行為。
面對冷暴力 要學會勇敢應對
海珠區(qū)“青年地帶”結合他們三年來的工作經驗,開發(fā)了一個“校園零欺凌”的APP軟件,其中分享了針對不同形式校園欺凌的處理和應對方法。
肢體暴力是絕對不能接受的事情,如果遭受肢體欺凌,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告訴別人,不要試著自己處理。而遭受言語欺凌時,倒是有些事可以讓孩子自己做的。必須要讓孩子記住,欺凌者最想看到的是遭受欺凌的人在哭、生氣、困擾。如果被欺凌者能夠避免看起來不是困擾不安的樣子,不給欺凌者想要的反應,那么欺凌者就有可能放棄。還有,就算內心受到了傷害,也要試著表現(xiàn)出一定的鎮(zhèn)定,傳遞給欺凌者一個信息——你傷害不了我!
如何讓自己看起來很鎮(zhèn)定,沒有受到困擾呢?被欺凌者可以有四種選擇:一是沉默以對,完全不理會假裝沒聽見;二是幽默以對,例如當欺凌者說“你好笨”時,被欺凌者可以回敬“笨蛋不止一個”。三是不論別人說什么,都回以“多謝指教”。這會讓欺凌者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發(fā)現(xiàn)他們傷害不了這個人;四是斷然以對,例如抬頭挺胸,帶著自信的表情、清楚而堅定地警告欺凌者停止欺凌行為。告訴欺凌者,他們的看法一點都不重要,那些羞辱言辭傷害不了人。
另據(jù)介紹,目前上海有些學校在學生心理疏導方面做得不錯。學生自己可以舉辦沙龍,學習應對同學間的沖突,同學之間還可以討論商量對策,相互交流。這也是一種面對校園暴力的處理方式。 (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