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区91,免费看二级片,国产欧美一区二区,欧美日韩视频在线播放,91白丝在线观看,色婷婷97,久久午夜国产精品www忘忧草

首頁  ?  軍事  ?  中國軍情

飛行員:駕駛殲15遨游藍天降落航母是最幸福的事

飛行員:駕駛殲15遨游藍天降落航母是最幸福的事

2017-01-04 09:02:52

來源:解放軍報

  2016年12月25日,中國海軍航母編隊承載著國人百年航母夢,從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徐英和戰(zhàn)友駕“飛鯊”展翅??铡?/p>

  起飛,肩負改革之重

殲-15艦載機從遼寧艦起飛。這一畫面以一種巧合喻示著我們身處的大時代坐標:告別2016,我們能否如機翼上的兩個“100”那樣,以百分百的信心交出一百分答卷?本報特約記者 李唐攝殲-15艦載機從遼寧艦起飛。這一畫面以一種巧合喻示著我們身處的大時代坐標:告別2016,我們能否如機翼上的兩個“100”那樣,以百分百的信心交出一百分答卷?本報特約記者 李唐攝

  海水顏色越來越深,最后一抹晚霞被夜幕吞沒。遼寧艦開啟艦面燈光,甲板輪廓燈勾勒出夜色下中國首艘航空母艦的身軀,泛光燈點亮了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4.5英畝”的飛行甲板。

  系留在甲板上的殲-15艦載戰(zhàn)斗機,結束了一天的轟鳴、滑躍、起飛、演練、著艦,猶如一只只長途飛行的鳥,棲息在靜謐的小島上。

  這一天,是2016年12月26日。

  此時此刻,遼寧艦正破浪行駛在西太平洋上。千里之外的神州大地,中國軍隊改革的“巨輪”也正在按照既定的節(jié)奏前進。

  “能夠有機會駕駛先進的殲-15遨游藍天、編隊飛行、對抗空戰(zhàn)、結伴而歸、降落航母。還有比這更幸福的事情嗎?沒有,絕對沒有!”

  遼寧艦二層甲板的飛行員艙室內,徐英坐在電腦前,十指飛速敲擊鍵盤,仿佛仍在保持著緊張的飛行狀態(tài)。那張被臺燈映亮的臉龐上看不見疲憊,此刻正被一種興奮的情緒持續(xù)燃燒。

  “遇見大時代,我們是最幸運的一群人?!弊鳛楹\娕炤d航空兵部隊某戰(zhàn)斗機團團長,徐英在遠航日記中寫的這段話,記錄的是他和戰(zhàn)友們的共同感受。

  他們所感受到的“幸運”遠不止于此。這支在改革前夜破殼而生、伴隨改革成長的新型作戰(zhàn)力量,正在改革大潮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

  他們不用承受改革之“痛”,但卻必須肩負起改革之“重”。作為改革生長點之一,他們所代表的新質戰(zhàn)斗力,承載了一支軍隊重塑的維度和價值。某種意義上,他們處在改革的“前鋒”位置——他們腳步的快與慢,直接與改革效能緊密相連。

  徐英和戰(zhàn)友們很清楚自己所處的大時代坐標。從3年多前正式組建那天起,他們就立下了軍令狀、定下了時間表。他們在無畏和堅韌中負重前行,走出的腳印里浸透著汗水、鮮血乃至生命。

  光榮使命引領著他們,艱巨任務考驗著他們。倘若把他們的故事濃縮成一個詞,徐英的選擇是——“擔當”。

  破殼

  時代的“禮物”

  在改革的號角中,一支支部隊破殼而出。唯有全力以赴,我們這一代軍人才能配得上這些時代的“禮物”

  2016年11月30日,海軍艦載航空兵部隊迎來了選拔自海軍、空軍三代機部隊的12名新飛行員。

  入列儀式上,站在老飛行員隊列里,徐英鄭重將手中的藍色飛行頭盔交給新飛行員。那一刻,他突然意識到,“自己一不小心也成了老飛行員”。

  在這之前,徐英從來沒覺得自己“老”過。

  這位1977年出生的艦載戰(zhàn)斗機飛行員,始終覺得自己還是那個剛剛從軍校畢業(yè)的毛頭小伙。

  1997年,徐英從高中考進軍械工程學院。大四那年,空軍面向軍事院校應屆畢業(yè)生招飛,他順利通過體檢和一系列考試,成了一名飛行學員。在飛行學院待了2年之后,他被分配到空軍某王牌部隊,當上了戰(zhàn)斗機飛行員。在那里,他改飛三代機,用汗水和成績不斷證明自己的努力和優(yōu)秀。

  他在內心深處不止一次為實現(xiàn)飛行夢想感到幸運,卻不知道人生前方,一個更加誘人的夢想正等著他。2011年,他再次跟隨夢想的腳步,加入海軍成為一名艦載戰(zhàn)斗機飛行員。

  穿上海軍軍裝那天,他專門寫了一首打油詩:“四年陸軍綠,十年空軍藍。今日到海軍,再干幾十年!”

  這樣的履歷著實讓人驚訝,連徐英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拔覀円胲Q身一個歷史大事件,不是策劃出來的,而是遇見?!闭缢谌沼浿兴裕鲆娏舜髸r代。他的每一次轉型、跨界、重塑,均是時代塑造的結果。沒有一支軍隊的不斷轉型與重塑,就沒有徐英的今天。

  和徐英一樣,他所在的艦載航空兵部隊也遇見了大時代——中國軍隊改革時代。

  作為航母戰(zhàn)斗力的核心部分、海軍新型作戰(zhàn)力量的代表,這支部隊于2013年5月10日正式組建,橫空出世。

  這個“生日”不同尋常——6個月前,黨的十八大提出“緊跟世界新軍事革命加速發(fā)展的潮流,積極穩(wěn)妥進行國防和軍隊改革”;6個月后,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被納入國家改革戰(zhàn)略全局。

  “我們在改革的號角中破殼而出?!痹诤\娔撑炤d航空兵部隊政委趙云峰的眼中,這支新型作戰(zhàn)力量的誕生好比時代的“禮物”,回應著昨天的呼喚,響應著明天的召喚。

  這番話,讓戴明盟共鳴?!暗够?0年前,我絕對想不到,自己會處在今天這個位置上?!边@位中國“飛鯊”第一人、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部隊長認為,時代好比鯤鵬翅膀下的水和風,改革時代的風生水起將帶給中國軍隊更多意想不到的“禮物”。

  “沒有任何借口,唯有全力以赴,我們這一代軍人才配得上這些‘禮物’?!?戴明盟說。

  探路

  跋涉“無人區(qū)”

  擺在第一代艦載航空兵面前的是一條艱難、寂寞而又布滿風險、荊棘的路,他們注定將在“無人區(qū)”跋涉

  看到徐英黑著臉一言不發(fā)地推門而進,趙云峰知道,他們又吵架了。

  “他們”指的是“英輝亮”組合——分別是徐英、盧朝輝、王亮。他們3個人奉命探索艦載戰(zhàn)斗機嶄新的戰(zhàn)術訓練方法,技戰(zhàn)術一直走在團隊的最前沿。

  就像練到一定境界的武功高手,對一招一式各有獨到見解。吵架也伴隨著“英輝亮”組合的探索之旅。越往前推進,吵架的次數(shù)就越多,程度就越激烈。“誰也說服不了誰?!庇袝r候吵得不可開交,他們干脆一拍而散,各找領導傾訴。

  吵架,成為這3個走在最前端的先行者最有效的溝通。他們每一次吵架只有一個結果,便是達成進一步的共識。每一次共識的形成,便是又一個探索成果的固化。

  “什么叫孤獨?連同路的戰(zhàn)友都不理解你,這是一種怎樣的孤獨?”趙云峰說,在與徐英他們的朝夕相處中,他越來越深刻理解搭檔戴明盟的一句話:“艦載機飛行員實際上是一個很孤獨的群體,圈子很小,雖然與其他戰(zhàn)斗機飛行員是同行,但他們并不太了解艦載飛行的特殊性……”

  2014年年底,徐英駕駛“飛鯊”取得航母飛行資質認證時,感受到的是這樣一份榮耀:他終于邁進了世界上僅有2000名現(xiàn)役飛行員組成的“頂級俱樂部”。

  漸漸地,徐英觸摸到了榮耀背后的另一種質地——他發(fā)現(xiàn)這項全新事業(yè)的未知部分,“就像水面下的冰山一樣龐大驚人”。以他們?yōu)榇淼牡谝淮炤d航空兵注定將在“無人區(qū)”跋涉?!斑@是一條艱難、寂寞而又布滿風險、荊棘的路,”徐英說,“需要堅守,更需要開拓?!?/p>

  或許,這正是這個事業(yè)的迷人之處。全新的著艦飛行技術、全新的戰(zhàn)術、全新的海域、全新的戰(zhàn)場……在徐英和戰(zhàn)友們面前,有太多的“空”要填,太多的坎要過。在這里,“首次”從來都不是新聞。他們所干的事,幾乎都是“首次”。

  “我們是一群探路者。”徐英格外看重另外一個身份:《尾鉤》雜志主編。這份供艦載戰(zhàn)斗機飛行員學習交流的內刊,由他發(fā)起創(chuàng)辦,完整記錄了他和戰(zhàn)友們探索的心得、經(jīng)驗和感受。

  “探路,是為了鋪路,要讓后面的人踩著我們的腳印,走得更實更快?!睆募尤搿帮w鯊”戰(zhàn)隊那天起,徐英就堅持每天記日記。他希望有一天,自己每天隨手寫下的文字,“能對后來人有點用”。

  夜深人靜的時候,徐英喜歡一幀一幀地剪輯訓練時攝錄的視頻,并配上音樂。那天,他制作的《刀尖上的舞蹈》視頻,迎來了新的觀眾。剛入列的年輕飛行員目不轉睛地盯著“飛鯊”氣勢如虹的飛行,臉上時而憧憬、時而震撼。

  畫面中,殲-15戰(zhàn)術動作帶來的大過載,擠壓著徐英的頭盔和氧氣面罩。變形充血的面部表情里,透著一種一往無前的豪邁和無畏……

  過載

  必須承受之“重”

  把改革的生長點干出來,把改革的破殼效應干出來,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肩負起改革之重,過載前行

  遼寧艦甲板上的風,很冷,一下子能吹到人的骨頭里。

  打開座艙,徐英走下戰(zhàn)機,渾身已被汗水浸透。他摘下飛行頭盔,汗水一滴一滴落下,落在航母飛行甲板上。

  這種冷、這種熱,讓記者深切體會到作為航母艦載機飛行員的“過載狀態(tài)”。徐英說,當上團長之后,他對“千鈞重擔”這一詞有了切膚之感。

  徐英開始以一種從未有過的角度審視部隊長戴明盟:“他知道,我們都在看著他。正如我知道,全團的人都在看著我?!?/p>

  那一刻,徐英頓悟:“看我的,跟我上”原本是專屬于領導的天然“特權”。從此,每次飛行任務準備時,當他聽到戴明盟第一個站起來答“到”,并領受任務時,有了更為深刻的感受。

  “他是我們隊伍中的一員,每天和我們一起飛行訓練,但他顯然一個人承受了更多?!毙煊⒄f,習主席的囑托和關懷,軍委首長、海軍首長的殷切目光,他們立下的“軍令狀”、定下的“時間表”,“如同聲聲戰(zhàn)鼓,敲擊著胸膛”。

  在航母戰(zhàn)斗力生成的鏈條中,艦載航空兵是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他們把能加的負荷全加上去,把能減的需求全減下來。翻開2016年的日記,徐英用手指點著一頁、又一頁,耿耿于懷:“這一年太忙了,很多個重要的日子,就寫那么兩行,有的只列了想法和提綱?!?/p>

  個人時間被壓縮,日記可以一筆帶過。家庭責任被壓縮,負荷就只能轉移到家人身上。

  在一首寫給愛人的詩里,徐英寫道:“想我你就偷偷地哭,讓淚水洗去歲月的孤獨,家庭的重擔你一人承擔。想我你就偷偷地哭,那是堅強奮斗的傾訴,孩子面前你挺起脊梁……”

  戴明盟對此心懷內疚。他一邊敦促著飛行員們趕緊抽時間休假陪陪家人,一邊思量著如何變出更有效的單位時間。在他看來,一步能跨多遠,取決于對風險的承受能力和科學態(tài)度。

  “步子大了肯定會連著筋,但如果能忍住痛,步子就還可以邁得更大點。”對于一向不茍言笑的戴明盟來說,這句話絕非玩笑。他們肩負的重擔,由不得他們放慢腳步、縮小步幅。

  在最近的一份黨委報告里,他們連續(xù)用了8個“任務很重”形容面臨的嚴峻形勢。報告的最后以一種不容置疑的口氣說:“必須向前,必須發(fā)展!”

  “把改革的生長點干出來,把改革的破殼效應干出來,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過載前行?!闭w云峰的這番話,讓徐英印象深刻。

  “沒有過載,夢想豈能載得動?”徐英欣賞羅永浩,覺得這個胖子的演講很對自己的胃口:“我就是要把自己搞得遍體鱗傷,把一件事做到最好?!?/p>

  徐英的偶像是NBA一代籃球巨星科比。2016年科比以一場勝利完美收官自己的職業(yè)生涯。未來的路,他決心用偶像的這句話時時照亮內心——

  “當我退役的時候,我希望回首我走過的路,每一天,我都付出了我的全部?!?/p>

  清醒

  趕考的“小學生”

  這片海域從不缺少清醒的坐標系。相比百年航母艦載機歷史,從三代機直接起步的我們只能算是“小學生”

  清晨,海天相連處,旭日噴薄而出。

  站在遼寧艦甲板上,徐英凝望著晨光沐浴下的殲-15戰(zhàn)機。他喜歡第一縷曙光來臨前的等待。“那種呼之欲出的感覺最為動人心魄,就像在積蓄能量?!?/p>

  徐英積蓄能量的方式是學習。他對學習保持著一種超乎尋常的緊迫感。在翻譯外軍試飛員撰寫的試飛感受文章時,他連續(xù)對自己發(fā)了3個感嘆:“懶惰!無知!無能!”

  研讀二戰(zhàn)史,徐英的目光定格在這兩行字上:美國一個名叫吉米·杜立特的飛行員,帶隊完成了一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轟炸東京。讓他震驚的是,這名飛行員居然是畢業(yè)于麻省理工學院的航空科學博士。

  看到這里,徐英內心翻騰:我們何時才會有博士學歷飛行員?

  加速形成艦載航空兵戰(zhàn)斗力,走向遠海、走向世界,或許正如同日出一樣,需要在提升飛行員的能力素質和知識層次上積蓄能量。他對自己憂心忡忡,覺得“應該去找個學校補補課,否則再往前走不動了”。

  軍校大四那年,因為招飛,徐英放棄了讀研究生。從此,讀研這個念頭一直在心頭縈繞。盡管已經(jīng)被海軍工程大學聘為碩士生客座導師,但成為一名碩士仍然是徐英不熄的夢想。好幾次因為任務在身,他耽誤了報名時間。

  讓徐英高興的是,2016年終于報上了名。只是人頭攢動的考研考場里,仍然不見他的身影。那一天,他和戰(zhàn)友們正跟著遼寧艦行駛在西太平洋上。大洋之上,他們期待著另一場大考。

 

  這場大考,注定將被記錄在海軍艦載航空兵發(fā)展史冊上。但在戴明盟看來,這只是一場非常初級的考試,“頂多小學入門級”。

  這是一份難得的清醒。相比于世界軍事強國100多年的航母艦載航空兵發(fā)展歷史,直接從三代機起步的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兵只能算是個“小學生”。

  從渤海灣到太平洋,遼寧艦行駛的這片海域,從來不缺少清醒的坐標系。歷史波濤里,代表大清帝國改革成果的北洋水師覆滅的驚心之痛猶在;太平洋彼岸,美軍“布什號”航母訓練考核,艦載機每天起降多達數(shù)百架次……

  因為這份清醒,看到網(wǎng)上“兇猛強悍的空中飛鯊殲-15密集著艦,遼寧艦實戰(zhàn)能力恐怖提升”的標題,徐英大皺眉頭。

  在大量跟帖中,他認同一位網(wǎng)友的判斷:“別老用那些肉麻的字眼,我們進步了,可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p>

  犧牲

  最鋒利的“刀刃”

  有奮斗就會有犧牲,那些為之付出全部的英烈,將被永遠刻進一支軍隊的圖騰,成為鋒利的精神“刀刃”

  2016年11月30日晚,陪張超家人吃的那頓飯,讓徐英永生難忘。

  張超的父親、母親、妻子、女兒都在,唯獨少了主角張超。7個多月前,張超悲壯地離去——他為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兵事業(yè)付出了年輕的生命。

  飯桌上,大家都小心翼翼,盡量避開張超名字。但張超無處不在,就好像從未離開。飯后,經(jīng)過營區(qū)櫥窗的時候,女兒含含突然指著張超的一張照片,拉著媽媽的手興奮地喊:看,那是爸爸!

  那一刻,所有人小心維系的平靜湖面一下子刮起了巨浪。那一刻,徐英和戰(zhàn)友們心中的痛,再次被掀開一角。

  這份痛時刻提醒他們:航母艦載飛行事業(yè)開拓前進的道路并不平坦,時刻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和挑戰(zhàn)。

  但沒有什么能阻擋他們前行的腳步。張超犧牲4個月后,和他同一批的艦載戰(zhàn)斗機飛行員,駕駛著殲-15飛機在遼寧艦上通過航母飛行資質認證;張超犧牲8個月后,徐英和戰(zhàn)友們駕駛著殲-15飛機跟著遼寧艦出第一島鏈……

  張超家人到來的那天,海軍首長主持舉行了中央軍委追授張超同志“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榮譽稱號命名大會。

  在隆重的儀式和嘹亮的軍歌中,張超被永遠刻進一支部隊的圖騰。

  “真是堅韌的一年?!边@一年,放眼全軍,徐英聽到一個又一個讓人悲痛的消息。那些不曾熟悉的面孔,和他所熟悉的張超一樣,因為同一個夢想獻出了生命,此刻又有了同一個歸宿——化作一支軍隊最為鋒利的精神“刀刃”。

  送走張超家人的當晚,徐英打開電腦,找出那篇網(wǎng)上流傳甚廣的帖子:《海軍飛行員親述:我們?yōu)槭裁磿麸w機》。張超犧牲后,一位海軍首長第一時間囑咐他們學習這篇文章。

  “經(jīng)歷了那么多生死,如果你問我還會飛嗎?我只想說,戰(zhàn)斗機飛行員最害怕的不是訓練場上的墜落,而是害怕在戰(zhàn)場上墜落于敵人的機翼下……”徐英再一次讀到那句結尾:“永不退縮,永遠飛翔?!?/p>

  徐英覺得,這一定也是張超想告訴他的。

  傳承

  一杯茶的“精氣神”

  在一個嶄新時代的航程上,一杯茶所傳遞的“精氣神”,正是我們這一偉大事業(yè)得以生生不息的力量所在

  在徐英眼里,擔當有時候就是一杯茶。

  與新一批飛行員座談交流,徐英專門安排了一個特別環(huán)節(jié):上茶。

  這茶,還是戰(zhàn)友張超生前從家鄉(xiāng)帶來的。為留個念想,徐英一直沒舍得喝。

  今天不同,來了新飛行員,他們的隊伍又壯大了。如果張超在,一定也會請他們喝一杯家鄉(xiāng)的茶。

  看著茶湯中舒展的茶葉,徐英講述著怎么也說不夠的茶葉故事,聲音哽咽,熱淚盈眶。

  茶猶在,人已去。此刻,新老飛行員們虔誠地捧起滾燙的茶杯,仿佛能觸摸到張超的精氣神。

  看著眼前一張張年輕的臉龐,徐英格外欣慰。這些從海空軍嚴格挑選出來的飛行精英,都是在看到張超的英雄事跡后,跟隨著英雄的足跡而來。

  這群年輕的飛行員正在給這里注入新的信心和力量。不遠處,腳手架包裹下,一座嶄新的艦載機飛行員公寓拔地而起。渤海灣的冬日海風里,這片仍在不斷生長的營區(qū)煥發(fā)著勃勃生機。

  這情景,讓徐英想起了5年前自己從空軍來這里報到的那個下午。之后,他見證了戴明盟等5名試飛員在遼寧艦上的驚天一落。從那一刻起,一個嶄新的時代拉開了帷幕。

  他尤其忘不了一位63歲的老人。聽見“著艦成功”的歡呼聲,他奔向飛行甲板,沖上前一把緊緊抱住戴明盟,淚水奔涌而出……

  老人名叫張永義,時任海軍副司令員、航母試驗試飛指揮部總指揮。

  或許很多人不熟悉這個名字,但對于中國航母艦載機事業(yè)來說,這是一個響亮的、繞不過去的名字,一個奠基者的名字。

  由這位老人開始,經(jīng)由戴明盟等試飛員,事業(yè)的接力棒不斷傳遞,傳到徐英們手中,傳到張超們手中,傳到新一批飛行員的手中。

  這群年輕的飛行員不知道,就在他們入列不久前,這位曾被金一南“點贊”的老人剛剛從這里離開。離開時,他留下一句話:

  “假如有一天我死了,就把我骨灰埋在這兒,每天看著艦載機飛行……”(本報記者 王通化 陳國全)

  • 相關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wǎng)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wǎng)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wǎng)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wǎng)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