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爾街英語廣州天河北中心學習的學生幾乎都知道,中心有一個微信公眾號E.Zone,每周會發(fā)送英語學習素材以及學生撰寫的文章給訂閱用戶,定期閱讀E.Zone已經(jīng)成為了大家的習慣。這個公眾號在中心里的知名度之高,不了解的人大抵會認為是官方賬號,然事實上,這是一個完全由學生自發(fā)設(shè)計、管理以及運行的“民間”賬號。
負責團隊的主要成員是4名笑容可掬的年輕學員,其中一位叫Alice的清秀女生正是E.Zone的創(chuàng)始人。“我在華爾街英語學習2年了,我很享受在這里的學習生活,它給了我很多”。正因為熱衷英語學習,Alice一直非常積極地通過中心提供的各種資源進行自我提升,甚至嘗試去閱讀英國《金融時報》英文版的報道。然而Alice發(fā)現(xiàn),那對于她以及大部分學員來說,都太深了,且離他們的真實學習生活有點遠。于是,一個念頭悄然而生:既然如此,何不出版一個大家都能讀懂又貼近彼此的刊物呢?
于是,經(jīng)過一番構(gòu)思和準備,Alice自行制作了一期厚達16頁的刊稿,遞進了中心校長辦公室。期間,中心里的幾名學員Jacky、Grace、Terry也紛紛加入,一個籌備小組應(yīng)運而生。彼時正是微信影響力不斷擴張,公眾號開始越來越多進入人們視野的時候,于是利用微信制作刊物成為了他們的新思路。經(jīng)過一輪探討和緊鑼密鼓的籌劃,電子刊物終于于2013年9月進入測試階段,并于10月1日正式推出。隨著學員間的口口相傳,以及特設(shè)的英語角推介會,E.Zone的粉絲越來越多,慢慢成為了天河北中心的一大特色。
如今在這個團隊中,Alice、Judy負責向?qū)W生約稿以及文章編輯,Terry負責協(xié)調(diào)外教審稿及制作視頻,Jacky負責發(fā)布和活動策劃,Robin除約稿外同時還負責電腦技術(shù)及功能開發(fā),大家常常都要忙碌到深夜……這種利用業(yè)余時間為公眾號工作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正因為有這個無私奉獻的團隊,E.Zone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然而這一路走來也并非一帆風順,Alice坦言中間大家也曾有過彷徨和矛盾。在最初兩三個月的熱情退卻之后,管理團隊的成員積極性一度下降,公眾號的運作步步維艱,僅靠Alice一人苦苦支撐。當時,團隊召開了一次會議,大家坦誠將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和盤托出。“當時的討論非常激烈,不過那次會議真正成為了一個轉(zhuǎn)折點”,Alice說道,“自此E.Zone的定位更加清晰,我們彼此之間也有了更明確的分工。”
此后,E.Zone的功能開始不斷擴展,在閱讀的基礎(chǔ)上引入寫作,也與中心工作人員及其他中心有了更多互動,甚至成為了緊急事件通知學生的重要渠道。作為團隊里最資深的學員(在華爾街英語學習三年),Terry說:“有了E.Zone之后,中心的氛圍更好更活躍了,學員和工作人員之間的凝聚力也更強了。”這與天河北中心的服務(wù)經(jīng)理Ella的回答如出一轍,“他們簡直就是我們的第三條胳膊”。
對于E.zone未來的期望,Alice說這就像他們的一個孩子,他們當然希望能夠堅持撫養(yǎng)它,讓它不斷成長。但畢竟沒有人能夠永遠做華爾街英語的學生,所以需要不斷有新鮮血液加入,不斷有人愿意付出,如此E.Zone才能真正成為天河北中心長久的文化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