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副教授住民工屋 青年教師負擔重
“我的一個博士后,畢業(yè)后住在清華西門外的棚戶區(qū)。”清華大學教授王光謙委員說,“他是山區(qū)來的學生?,F(xiàn)在北京一高校工作,每月拿4000塊錢,租房、買房都不夠花,就租了民工住的小屋,每月600塊錢?!?/p>
王光謙問學生:“你都是副教授了,怎么住這種房子?”
學生說:“不住這兒住哪兒?我就是知識分子里的農(nóng)民工?!?/p>
“我們調(diào)研了一番發(fā)現(xiàn),青年人才待遇低是普遍現(xiàn)象,而且他們基本是給老板打工,跟農(nóng)民工差不多。”王光謙說。
西部待遇更差,因此難以吸引人才。王光謙2013年去青海大學當校長,他發(fā)現(xiàn):“東西部的區(qū)別,就像發(fā)達國家和中國的差別一樣?!?/p>
青海大學2000個教師,有博士學位的只有167個,相比之下,同類型的鄭州大學有2000個博士學位的教授。
“老師都不是博士,能帶出像樣的博士生嗎?”王光謙說,“但我們就是招不來。我們的二級教授7000多塊月薪,而西寧是物價高的城市。跟省政府去說,省政府說你們不錯了,還能拿5萬年薪,省里公務員和事業(yè)單位平均只能拿三萬八。這么一說,我們也確實不好意思再問省里要錢。”
為此,王光謙去年就呼吁國家出錢,為西部增加人才崗位,“給來西部的博士加一年10—20萬的津貼,允許他們干5年就走人,再換人來干。不求他干一輩子?!保ㄓ浾?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