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發(fā)達國家的城市街頭,高密度的報刊亭已經成為一道道迷人的城市風景。在巴黎,報刊亭被視為“巴黎的地標”;在倫敦,報刊亭和教堂、博物館一樣具有傳承價值。在西班牙巴塞羅那,還出現(xiàn)了三代人經營同一個報亭將近70年,其位置70年來1米都沒有挪動過、讓人不可思議的事例。
紐約:法官裁定不得隨意吊銷營業(yè)證
在紐約公共場所開辦報亭,必須向市政府所轄的消費者事務局申請營業(yè)執(zhí)照。紐約市規(guī)定,報亭為固定的建筑,主要經營項目是銷售報紙和定期出版物。申請表格可以直接從官方網站上下載,除了如實填寫申請人信息外,新開或租賃報亭,都要上交報亭所在地街道和報亭本身前后左右的照片,以及要按時繳納管理性年費。
紐約市政府明確規(guī)定,經營者必須遵守所有聯(lián)邦的相關法律和紐約市的法律法規(guī),而與此同時,凡獲得核準并且已經獲頒了營業(yè)證書的經營者,也享受政府部門的保護和尊重,在沒有違法和有損環(huán)境的情況下,市政府和警方都不能干擾他們的正常商業(yè)活動。
1998年,針對當時的紐約市長朱利亞尼推行的新政,紐約聯(lián)邦法官一方面支持其中增加競爭機制的計劃,但是另一方面反對朱利亞尼提出的市政府可以在不舉辦聽證會的情況下,就宣布吊銷報亭營業(yè)證書的決定。聯(lián)邦法官在處理該市商販們提起的起訴案件上,裁決紐約市政府敗訴,限制該市隨意廢除營業(yè)執(zhí)照的權力,而提出應該加強檢查制度,以幫助經營者改進和守法。
“為人們提供的便利超出想象”
打開曼哈頓的黃頁電話簿,可以找到所有報亭的確切地址和電話。在豪華的第五大道等非常繁忙而且室外人行道很窄的地方,報亭同樣也不少,不過它們基本上都設在大型寫字樓、大商店或大旅館的底層大廳里,在面對客流的過道旁,進行獨立的銷售。
近年來,報亭成為新移民謀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他們都吃苦耐勞,工作時間越來越長,有些報亭一直開到深夜,甚至晚歸的顧客能夠買到第二天的晨報。那些在黑夜和雨雪中閃亮的黃色燈光,也給人以溫暖和安全的感覺。報亭商業(yè)不僅提供了大量就業(yè)機會,也因為經營者是“坐商”不是行商,所以在治安和納稅等諸多方面更容易管理。
一位《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寫道:“街邊的報亭是我們城市正能量的一部分,一直受到紐約人和旅游者的歡迎。它們?yōu)槿藗兲峁┑谋憷?,超出一般官員的想象。而且,在飽受犯罪困擾的紐約地區(qū),街邊報亭也起到了安全燈塔的作用。100多年來,我們對街邊報亭的需要,遠遠超過它們的金錢收入。”
不過,這位作家也不得不承認,在出版業(yè)受到“電子浪潮”沖擊下,報亭也很難維持,單是在紐約一地,其數(shù)量已經從上世紀50年代的1300多處,銳減至現(xiàn)在的300多處了。
市長簽法令 不斷放寬經營許可
紐約市以對街邊的食品車和報亭的管理嚴格著稱,但是該市也在不斷根據(jù)實際供需和通貨膨脹程度,調整相關的法規(guī)。2013年7月,當時的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簽署了新法令,準許全市的報亭銷售價格不超過10美元的物品,比2002年規(guī)定只能最高達到5美元的規(guī)定,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現(xiàn)在報亭可以出售如雨傘、耳機、手機套和充電器等物品,給匆忙的紐約人和一時沒有帶全用具的游客們增加了很多便利。
巴黎:被市民視為“巴黎的地標”
在巴黎街道上,外形干凈、色彩絢麗的報亭,讓所有人都能立刻感受到這個國家的特有風貌。大幅的俊男美女的圖片和封面,正在上演的戲劇廣告以及城市風景和藝術照片,都可以同時出現(xiàn)在報亭內外,很能吸引游客的眼球。
除了銷售法文出版物外,巴黎有些報亭還很體貼地出售英文和其他文字的報刊和旅游指南,供不懂法文的來賓選用。而且該市有關部門專門準備了這些特別報亭的詳細地圖,免去游客們挨家詢問和尋找的麻煩。
最近一項調查顯示,有82%的巴黎市民認為,報刊亭已經成為“巴黎的地標”。為幫助報刊亭應對經濟危機帶來的經營困難,巴黎市政府也在嘗試擴大報刊亭經營范圍,撥出20萬歐元貼補從業(yè)者,以報亭月租費減免的形式幫助經營者,還允許售賣食品、飲料、紀念品、糖果等附加商品。去年報刊亭誕生150周年之際,巴黎市政府還推出“巴黎愛它的報刊亭”活動,一場場講座、展覽喚起人們的懷舊情懷,意猶未盡之下,組織方索性在今年5月追辦了第二屆。
倫敦:受到法律保護 具有傳承價值
在倫敦,很多報亭的經營已經歷時了幾代人。在倫敦的大街小巷,常常走著走著,你就會見到一個裝修精良的報刊零售店。每一個地鐵站入口,則基本上都會設有流動的售報亭。倫敦報亭經營的項目很多,有報刊、新書,還有咖啡和茶,有些報亭也順便銷售一些糖果。對于游客來說,最方便的莫過于那里銷售的地圖和旅游介紹,如果想買特色明信片,選擇也很豐富。
有些書報亭由于長期在客流量很大的地方存在,甚至成為當?shù)匾坏里L景線。在倫敦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對面的人行道上,就有一個非常受歡迎的書報亭,它全天各種報刊的銷售量甚至可以達到5000份。在英國書報亭的經營權受到法律保護,不能隨意剝奪。
有趣的是,在倫敦的地圖上,還有專門標注報亭的特別版。很顯然,除了作為小商業(yè)存在,倫敦人把報亭也作為自己城市固有的風景之一。他們驕傲地認為,在民俗傳承上,小小報亭與教堂、博物館和地鐵等地標建筑有同等的重要性。與倫敦一樣,報亭是馬德里最常見的風景。馬德里人愛讀報,外出時順手買份報紙,天下時事和他們最愛的足球,便全知曉了,因此,馬德里的報亭很多。在著名的商業(yè)大街上,平均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報亭。
加拿大:人工費用高管理嚴 報亭生存艱難
加拿大許多省市對街頭擺攤有嚴格限制,時間、地點、經營品種都有苛刻的規(guī)定,像零售性書刊就不許在大溫哥華市的公共場合出售,而多倫多市對“街頭攤販”的管理苛刻到全城小吃攤只許賣同一種熱狗的地步(最近才有所改善,但非常不成功),在這種情況下,報刊亭出現(xiàn)在街頭的幾率就很低了。以溫哥華為例,在車站里外、街頭巷尾,是根本找不到報刊亭的,要買報紙雜志,只能去超市、便利店之類代售點去買。
加拿大許多城市對建筑物用途有嚴格限制,用途變更須議會表決,市民聽證,要想搞商業(yè)經營,只能去租商業(yè)店鋪,租金自然高得離譜,絕非小本經營的報刊亭所能承受。不僅如此,加拿大是個福利國家,各省都有嚴格的最低工資限制,零工、實習生,一視同仁,這樣的工資標準,讓需要人手照料的報刊亭變得無法生存,在加拿大許多允許賣報的地方,無人報箱替代了有人報亭。因此在加拿大,報刊亭幾乎是無法生存的事物,人們要想看報,除了訂閱、在前面所說的超市、便利店和無人報箱等處購買、取閱(指免費報刊)外,就只有在早高峰的地鐵站、公交站邊上,等著拿報社實習生或義務社工派發(fā)的免費報紙了。(溫玉順、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