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高中畢業(yè)會考17日拉開帷幕,第一門科目就是讓所有考生最怵的哲學。漫長的四小時考試,在所有會考科目里用時最長,難度最大。
由于法國大學不設專門入學考試,學生憑借會考成績即可申請大學,所以法國的高中畢業(yè)會考相當于中國高考??纯捶▏襟w公布的今年高考哲學題,感受一下法蘭西民族對精英教育的理解吧。
【像薩特那樣思考】
學習文學類、經濟類、科學類等不同科目的學生哲學考題不同,不過都要在三道備選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形式有點類似中國的高考命題作文,內容卻相差十萬八千里。相信不少中國考生看過后都會慶幸自己沒生在法國。
文學類:1.尊重一切生命是一種道德義務嗎?2.現在的我是我所經歷的一切造就的嗎?3.對摘自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所著《論美國的民主》的一段話作出解讀。
經濟社會學類:1.個人意識僅僅是其所屬社會的反映嗎?2.藝術家是否在其作品中刻意留下讓人意會的內容?3.對摘自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所著《政治神學論》的一段話作出解讀。
科學類:1.藝術品是否一定具有某種意義?2.政治無需講求真理嗎?3.對摘自古羅馬雄辯家西塞羅所著《論神性》的一段話加以解讀。
前幾年的題目還包括:“所有信仰都與理性相悖嗎?”“工作僅僅是為做個有用的人嗎?”“科學真理可能構成危險嗎?”“尋找幸福是否是個體自身的義務?”“思考是否就是對桎梏的解脫?”“欲望是否可以在現實中得到滿足?”
對生命意義和存在價值的追問,讓人眼花繚亂的先哲大名和經典著作,如此高度思辨的哲學題,即便知識分子也未必能在短短幾個小時里論述清楚,更何況是中學生。人們震驚之余不免好奇,法國教育難道想把學生都培養(yǎng)成薩特?
【寫作也“八股”?】
哲學題看似自由,寫起來可沒那么天馬行空,還有固定套路,想得高分就要老老實實地“八股”,甚至連引經據典都有數量限制。
一名法語培訓機構的教師曾說,哲學考題看似抽象,發(fā)揮空間大,其實寫作本身依然要遵循固定模式。比如,第一段首先要破題,即對題目中涉及的概念加以解釋,同時闡明自己的觀點,而文章主體則要引用至少5個知名作家、哲學家、思想家等的觀點,充分展開論述。最后下結論時通常不能把話說死,要考慮到正反兩面,方能體現出完整、深刻的邏輯思維能力。
每年“大考”之前,法國書店里各類哲學參考書、哲學概念記憶卡相當暢銷?;ヂ摼W上針對哲學考試的輔導網站層出不窮。在法國,幾乎人人在中學時代都有過“背哲學”的經歷。
在一個哲學學習氛圍如此濃厚的社會里,哲學家輩出也就不足為奇了。薩特正是在中學時期開始對哲學產生興趣,高中畢業(yè)后進入法國頂尖的巴黎高等師范學校,隨后開始構建一套如何“依照個人意志作出自由選擇”的存在主義哲學。不知道在薩特的年代,哲學題寫作是不是也有“八股”?
【側重“自我省察”】
法國媒體報道,今年法國大約有65萬高中生參加高考,不論學文學理,哲學都是必考科目,與法語、數學、物理等不相上下。高中最后一年,人文類學生每周必修8小時哲學,科學和技術類學生每周2小時。哲學在法國中學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為什么要投入這么多時間和精力學習哲學?依據法國教育部頒發(fā)的教學大綱,哲學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并建立理性分析坐標,以領悟時代的意義”。
法國國民教育督察官馬克·謝林哈姆早在2006年就曾說過,教育對于構建哲學的“文化與思辨”基礎至關重要。而哲學教育的主要目標在于發(fā)展個體的“自我省察能力”。
法國的哲學教育重在引導學生“自我省察”,而歐洲其他國家的哲學教育則側重基于時間軸的哲學思想史梳理。比如,意大利的哲學課名為“思想史”,西班牙的哲學課名為“哲學的歷史”。德國、瑞士、瑞典等其他不少國家也開設類似課程。
法國一家哲學教師協(xié)會的負責人西蒙·佩里耶說,自1808年起,哲學就已成為法國高中的必修課,這一傳統(tǒng)承自啟蒙時代的哲學家。哲學課的設置旨在培養(yǎng)具有“智性批評能力”的啟蒙公民。哲學的思考方式教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反省,如何深入思考問題。
巴黎索邦大學哲學系主任佩里耶-昂里·特拉瓦約說,不少法國人從中學時代的哲學教育中受益匪淺,在其后的人生歲月里繼續(xù)保持對知識的求索。即便在最小的法國村莊,哲學沙龍的數量之多和質量之高都令人吃驚?!叭绻挥幸粋€理由對法國感到樂觀,那這就是?!?韓梁)(新華社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