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近一周來,敘利亞男孩艾蘭在偷渡過程中溺亡、遺體趴在土耳其海灘上的照片讓世界陷入震驚和悲痛。從2011年起,敘利亞陷入動蕩。至今4年多過去,這個曾經的中東古國依舊沒有恢復穩(wěn)定。
據新華國際客戶端了解,在近來滯留匈牙利的難民中,不少人來自敘利亞。那么,如今,敘利亞國內的情況到底怎么樣?巴沙爾·阿薩德政府、反對派和“伊斯蘭國”三個勢力到底呈現(xiàn)什么樣的態(tài)勢?今天,新華國際客戶端給您帶來第一手觀察。
【三方拉鋸】
現(xiàn)在在敘利亞國內主要有三方勢力,分別是巴沙爾政府、反對派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目前,三方勢力你來我往,陷入“你吃不掉我,我也吃不掉你”的局面。
就軍隊數量、武器裝備而言,政府軍仍是戰(zhàn)場上最強的一股力量。有分析人士認為,連年戰(zhàn)亂導致敘經濟凋敝、兵源緊張,政府軍略顯疲態(tài),在一些地方吃到敗仗,實屬正常。按照一些西方媒體的解讀,巴沙爾政權為了更好地保護其核心區(qū),而對一些地區(qū)作出了戰(zhàn)略放棄。
反對派方面,盡管“全國聯(lián)盟”依舊在西方和一些海灣國家眼中是敘利亞反對派的唯一合法代表,但是在敘國內其實是一盤散沙,組織機構散漫。目前與敘利亞政府軍角力的主要是以“支持陣線”為首的反對派武裝,包括“沙姆自由人”、“敘利亞自由軍”、“伊斯蘭軍”等等數十個大小不等的武裝力量。
總體而言,敘利亞戰(zhàn)場上基本呈現(xiàn)出“三足鼎立”的狀態(tài)。敘政府仍控制著首都大馬士革——霍姆斯——拉塔基亞一線,這里也是敘利亞人口最集中的地區(qū);以“支持陣線”為主的反對派武裝,主要以北部伊德利卜省為據點,在敘全國多地均有活動;“伊斯蘭國”則占據敘利亞東部的大片土地,雖然大多為沙漠地區(qū),但敘油田主要集中在東部的代爾祖爾省和拉卡省,加之“沙漠新娘”巴爾米拉的豐富文物,為之提供了不少經濟收入。
【誰在打擊“伊斯蘭國”】
現(xiàn)在,敘利亞政府軍陷入“雙線作戰(zhàn)”,與反對派武裝和“伊斯蘭國”的戰(zhàn)斗時有發(fā)生。
今年3月,反對派武裝聯(lián)盟“征服軍”攻占敘北部伊德利卜省后,進一步向敘西部沿海地區(qū)拉塔基亞省發(fā)動攻勢;南部省會城市德拉已被反對派武裝聯(lián)盟包圍數月。
據新華社駐敘利亞記者了解,南北兩線戰(zhàn)事吃緊,敘政府軍轉而加大了對首都大馬士革周邊地區(qū)反對派武裝的打擊力度。今年5月,敘政府軍在敘利亞與黎巴嫩邊境展開軍事行動,目前僅剩該地區(qū)南端的扎巴達尼市尚未被完全收復。
對于打擊“伊斯蘭國”,巴沙爾政府的表態(tài)堅決,稱打擊恐怖主義是政府一貫立場。目前,敘利亞政府軍主要依靠空襲的方式打擊“伊斯蘭國”武裝。
然而,敘利亞反對派與“伊斯蘭國”的關系較為復雜,有合作,也有爭斗。比如,雙方就在阿勒頗、大馬士革南郊以及敘利亞北部等地爭奪地盤。而且,多個反對派武裝以及IS之間人員流動頻繁,一些武裝分子純粹只是為錢而戰(zhàn),模糊了多個派別之間的界線。
有分析人士認為,無論是政府軍還是反對派,目前都難以真正全力打擊“伊斯蘭國”,擔心消耗自身有生力量,讓他人有機可趁,也都指望著對方與“伊斯蘭國”死磕。從目前的態(tài)勢看,敘利亞依然難以見到重歸穩(wěn)定、和平的曙光。(記者楊臻、蔣驄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