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始了。除了學校的正規(guī)課程,父母們還在為孩子們上哪些課外班操心。如今,課外班已成為很多中國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價格不菲的各種“班”,也給家長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在俄羅斯,也有各種課外班,它們有一個總的名稱——補充教育。
與中國的課外班最大的不同是,俄羅斯的補充教育體系由國家出資建立,是國家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像中國那樣靠市場化運作、游離于正規(guī)教育體系之外。俄羅斯在藝術、科學、體育等諸多領域能取得傲視全球的輝煌成果,俄羅斯人表現出的很高的個人素養(yǎng),與該國非常完整的補充教育體系密不可分。
讓孩子實現個性化發(fā)展
俄羅斯現代補充教育體系始于蘇聯時期,當時稱作“校外工作”和“校外教育”。學生們在少先隊之家、少年宮、體校、少年技工實驗站和少年自然科學家實驗站中接受補充教育。蘇聯解體后,俄補充教育體系一度被弱化甚至摧毀。近年來,俄各界在反思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并體驗到補充教育體系,特別是德育體系、校外工作和青少年休閑組織等被破壞的消極后果。因此,重構補充教育體系成為俄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天,俄每座城市和每個居民點,都有從事補充教育的各種實驗站、中心、學校、少年之家、少年宮,涉及的方向有科技、體育、藝術、旅游、地方志、生態(tài)生物、軍事愛國主義,等等。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全俄約有1.17萬所補充教育機構,管理基本分三塊:少年宮由教育局管理,藝術類學校由文化局管理,體育類學校由體育局管理。補充教育的國家政策由俄教育科學部統一制定。
俄教育科學部副部長卡加諾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有人可能覺得,補充教育中的“補充”一詞指的是這一體系相對于其他教育領域的“次要地位”,實際并不是這樣?!拔覀冋J為,在當今世界,補充的、非正式的、開放的和個性化的教育,發(fā)揮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正是補充教育應該向孩子們提供適應飛速變化的周圍世界的技能。
在俄政府看來,補充教育是開放的差異化教育,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傾向和價值觀自愿選擇參與差異化的教學計劃,自主選擇掌握教學計劃的機制和速度,構建個性化的教育路徑,這一點對天才兒童、身體有缺陷兒童更是具有特殊意義。在這樣的體制下,孩子們有嘗試的權利、犯錯誤的權利,也有更換教育計劃、教師和機構的機會。
俄政府認為,補充教育通過為每個孩子的成功創(chuàng)造條件,履行了“社會電梯”的職能,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和公正。
不能全甩給社會和家長
俄羅斯補充教育領域近些年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國家對這一領域給予很多關注,并出臺了多種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文件?!秾W生補充教育發(fā)展構想》是最新的指導性文件,要求聯邦和地方重視補充教育,不要將其甩給社會和家長。
俄補充教育體系資金主要來自國家,小部分來自私人投資。俄教育科學部副部長卡加諾夫說,在俄羅斯,對補充教育的撥款屬于聯邦主體國家權力機關和地方自治機關的權力,定額支出由聯邦主體國家權力機關確定。俄羅斯發(fā)展補充教育的國家政策原則中還規(guī)定,擴大國家對補充教育的預算撥款義務。
蘇聯時期補充教育全部免費,現在也只是個別班開始收費,但收費比較少,比如學員額滿后還有人要學,需要交費。社會需求比較大的一些班,也收一定費用,但整體上補充教育體系是免費的。目前,補充教育經費撥款轉為人均經費體制。原來日常維護需要多少錢就劃撥多少資金,現在改成收多少學生給多少錢。
據俄教育科學部提供的數據,聯邦主體給補充教育的預算開支2013年為1221億盧布,2014年為1505億盧布。到2020年,俄補充教育體系的目標是涵蓋不少于75%的年齡在5到18歲的學生。俄教育科學部提出,到2020年,免費補充教育的時間應達到每人每周6小時。
補充教育機構所有教師由國家供養(yǎng)。俄羅斯人藝術、修養(yǎng)整體水平比較高,與這一體系的存在有很大關系。因為所有老師都是專業(yè)畢業(yè),從事舞蹈、音樂、美術、數學、外語等教育的老師都受過較好的專業(yè)教育。這是俄教育的一大特色。
很多做法值得國內借鑒
根據俄政府的調查,俄羅斯家庭對孩子接受補充教育、包括付費接受補充教育的興趣近些年不斷增長。
俄羅斯之聲記者娜塔莎向本報記者講述了她的女兒接受補充教育的經歷。
娜塔莎的女兒9歲,從4歲起上兒童聲樂綜合訓練班,學習唱歌、跟著音樂跳舞。隨著年齡增長,課程越來越難,開始學習獨唱和合唱,舞蹈設計,表演藝術。每周上三次課,每次持續(xù)三個小時。這些都是放學之后的,學校還有家庭作業(yè)要完成,對孩子來說這些相當沉重。而當訓練班準備音樂會或者外出演出時,每天都要進行彩排,常常持續(xù)到深夜。家長們都等累了,可孩子們卻喜氣洋洋!他們非常喜歡在訓練班學習的內容,喜歡唱歌,喜歡演出,喜歡換裝,打理頭型,喜歡接受歡呼!
大多數中小學也提供補充教育服務。每周4個小時費用由市預算支付,超出4小時的時間由家長付費。
據記者了解,娜塔莎女兒的情況不是孤立的個案。她二年級的同班同學,每天放學后不是急著回家,而是奔赴不同的地點,上國際象棋課、舞蹈課、計算機課、音樂課、數學課、外語課。一些同學選擇教學質量較高的私立學校學習數學、外語、計算機,其他科目上公立教育機構免費學習。對于5到18歲的俄羅斯學生來說,接受補充教育已經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課外生活方式。
娜塔莎說,從整個俄羅斯來看,最近10年來帶孩子接受補充教育簡直成為時尚。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公使銜教育參贊趙國成認為,俄羅斯補充教育體系由國家出資建立,不像中國的課外班全靠市場化運作,這一點最值得中國借鑒。(記者 胡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