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2日報道美媒稱,在5月9日舉行的菲律賓總統(tǒng)選舉中,中國南海爭端并沒有發(fā)揮像一些分析人士所說的那樣重要的作用。此次選舉也不會在可預見的期限內徹底改變菲律賓的對華政策。
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4月30日發(fā)表題為《南中國海爭端會影響菲律賓選舉嗎?》的文章,作者為新加坡東南亞政治風險分析師阮芳靈。文章稱,在菲律賓,由于政治是由少數(shù)有權勢的家族和手眼通天的精英所推動的,所以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看起來從未使人贏得很多選票。
文章稱,在總統(tǒng)阿基諾三世治下,與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對抗已引發(fā)明顯的關注。菲律賓在國際仲裁法庭提起了針對中國的仲裁案。由此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即總統(tǒng)候選人在競選期間將如何處理此事。但南中國海問題在2016年的選舉中真的重要嗎?
文章稱,在菲律賓總統(tǒng)競選的四位主要競爭者——曼努埃爾·羅哈斯、格雷絲·傅、羅德里戈·迪泰特和杰約馬爾·比奈——當中,沒有任何一位在處理中國的海洋主張及其在南中國海的活動方面有明確而強有力的戰(zhàn)略,甚至沒有任何一位表示過他們將如何跟進針對中國的仲裁案。
羅哈斯現(xiàn)在是阿基諾青睞的人選。他很可能會對南中國海問題采取與阿基諾一樣強硬的對策。
參議員格雷絲·傅雖是經濟自由主義者,但在外交政策上卻是新手。她尚未明確表態(tài)會如何應對南中國海的潛在威脅,并保持與中國的經濟關系。
現(xiàn)任副總統(tǒng)比奈已經承諾,他將優(yōu)先考慮加強與中國的經濟關系,淡化海洋爭端。
而達沃市市長迪泰特基本沒有外交經驗,像比奈一樣,他希望菲律賓通過共享海洋自然資源向中國靠攏,從而回歸阿基諾的前任阿羅約的政策,以及菲中關系的“黃金時代”。
文章稱,無論誰在5月獲勝,對南中國海問題的政策都不會是其勝利的要素。大多數(shù)菲政客均來自精英家族,總統(tǒng)選舉是一個舞臺,他們在其中爭奪對最富有的家族的政治影響力?;ㄥX越多的候選人越有可能獲勝,無論其政策如何。
此外,中國問題在菲律賓人的日常生活中并非重要到可能會影響到人民對領導人的選擇。菲律賓人的反華情緒并非十分高漲,遠低于其東南亞鄰國越南。皮尤研究中心去年9月的一項調查顯示,54%的菲律賓人對中國存在好感,而只有19%的越南人有同感。
文章稱,雖然在南中國海爭端問題上,中菲政治關系可能看起來緊張,但在經濟方面兩國仍非常親近。去年,馬尼拉加入了北京主導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由于中國是菲律賓的重要經濟合作伙伴,所以兩國關系并不像一些分析人士所評估的那樣糟糕,在南中國海問題上與中國發(fā)生沖突可能不是菲律賓的最終目標。
因此,中國南海爭端并不是在5月9日總統(tǒng)選舉中改變博弈規(guī)則的因素。下一任總統(tǒng)會對中國更溫和嗎?時間可能對中國是有利的。
資料圖片:4月24日,菲律賓總統(tǒng)候選人向觀眾揮手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