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移動政務峰會舉行———
微博上,官方要從“強人政治”轉向“常人政治”
摘要:對于政務微博的轉型,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教授提出:“與其說,我們要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擺事實、講道理上,不如在之前營造一種‘我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我們是利益共同體,我們是一個戰(zhàn)壕的戰(zhàn)友’的氛圍,更令網民感同身受?!?/p>
近日,以“新形勢,新常態(tài),新思維”為主題的2015移動政務峰會在京舉行。《人民日報》在會上發(fā)布《2014年政務指數報告》,對國內十多萬家黨政機構網絡政務實際績效和影響力進行考量。峰會上,來自業(yè)內的著名人士為“微博5年特殊貢獻獎”“全國十大公務員微博”等20個獎項獲獎代表頒獎。
報告披露,2014年政務微博整體情況是,經過新浪平臺認證的政務微博達到130103個,較去年年底增加近3萬個。其中,江蘇政務微博達到10025個,在所有省份中排名第一。河南、北京排名第二和第三。公務人員微博中,北京以3603個排第一,廣東、河南排第二和第三。組委會評選出的20大政務機構微博中,有10個是公安微博;10大基層機構微博中,有7個是公安微博;10大基層公務人員微博中,也有8個來自公安系統(tǒng)。
報告還披露,2014年是移動與傳統(tǒng)PC網民的分水嶺,中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已經超過傳統(tǒng)PC網民人數,與此同時,網絡輿論狀態(tài)也發(fā)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這對國內政務新媒體的工作和發(fā)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V謝幕,中V上場,網民不再那么激動
“微博的輿論環(huán)境正在發(fā)生令人欣喜的變化”,微博副總裁葛景棟在發(fā)言中指出,“2014年,網民對突發(fā)事件和敏感議題的態(tài)度趨于冷靜,對熱議中的事實和觀點的詰問多了。”
首先,傳統(tǒng)大V在微博輿論場上的表演少了,他們關注的內容,也從過去聚焦放大時政話題,向多元話題轉變。比如,當冰桶挑戰(zhàn)來臨的時候,微博上200多位明星及其他各界網絡名人積極投身參與,僅兩周時間,活動的話題閱讀量就突破47億,將漸凍人等罕見病群體帶入公眾視野。
其次,精英中V的作用在明顯提升,特別是一些在特定領域或地域有相當影響力的行業(yè)意見領袖,他們在微博上日漸活躍。
有分析認為,網絡上知識分子意見領袖中,3/4多數的意識形態(tài)傾向中立,理性的聲音在微博上逐漸占據主流,并且得到網友的認可。比如,“微博助農”就是其中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領域。目前,微博上已經形成了由涉農專家、涉農企業(yè)、涉農政務機構和官員、涉農高校、地方媒體等構成的社會化新農人互動互助生態(tài)。這些專業(yè)中小V的總數已經超過1500個,“微博助農”已經從簡單的公益宣傳向推動解決“三農問題”、推動安全農產品生產、推動微商扶貧等方向發(fā)展。
甘肅省成縣縣委書記李祥通過微博平臺,將地處欠發(fā)達地區(qū)的成縣核桃一下子傳播到大江南北,幾乎家喻戶曉,僅半個月內就收獲了500份訂單,眾籌30萬元,成為當年農產品微營銷的最大贏家。而李祥本人,也被網友親切地稱呼為“核桃書記”。
第三,草根網民更愿意在微博上參與話題熱議和公益表達。網友的個人生活炫示,更多轉向了微信朋友圈,但微博作為草根網民圍觀和參與熱點話題平臺的價值,在不斷增強。2014年冬,在南京市委宣傳部和新浪江蘇聯合推出的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77周年“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中,微博上有大量的草根網民積極參與,短短4天時間內,微博上“國家公祭日”話題凝聚了20億閱讀量、40萬發(fā)帖討論,130萬網民在手機端參與了祭奠。
葛景棟分析說:“帶來輿論場深刻變化的最重要元素,還是政務微博及主流媒體微博的全面進入。這些‘國家隊’的活躍程度和影響力不斷增強,并在網絡輿論場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p>
微博上,官方要從“強人政治”轉向“常人政治”
“我們希望破除粉絲的崇拜?!比嗣窬W副總編輯祝華新在演講中說,他特別強調,衡量一個政務微博的優(yōu)秀與否,不再是他的粉絲數量多少的問題,而是其“傳播力、服務力、互動力”的問題。盡管粉絲是構成傳播力的前提,但祝華新說,“我們更注重活躍粉絲和可信粉絲”。他說,“我們希望通過新媒體平臺測量和體現我們政務微博為民解憂、辦實事的能力,希望將政府機構在移動平臺上回應網民的次數,能夠納入考察體系?!?/p>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沈陽說,政務微博1.0時代重視“發(fā)布”;政務微博2.0時代重視發(fā)布之上的“互動”;已經到來的政務微博3.0時代,是“發(fā)布+互動+服務”,也就是政務“O2O”時代。
“開微博的官員多是有情懷的。”沈陽說,當一個敢于面向公眾發(fā)聲的官員,是很不容易的。但在微博上,網民可以和官員隨意交流、相互之間@,“官員在微博上也展示了比較千姿百態(tài)的一些任性”。
在政務微博服務方面,沈陽舉了一個自己的例子。他說:“北京地鐵,這個微博賬號我會用的,我找不到路的時候,會使用服務的功能。”在政務微博代表的發(fā)言中,“問政銀川”政務微博依靠技術途徑,實現了給政務微博“打分”。網民在線上辦完事情,可以給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的“好評和差評”?!皢栒y川”的代表說,“觸網以后,老百姓跟我們互動最多的,是衣食住行等民生問題”?!坝|網”之后,幾乎所有民生部門開辦了微博并入住,銀川全市已經擁有522個政務微博組成的微博矩陣。
那么,如何從深層次上轉型升級,做到政務微博3.0時代,服務公眾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教授喻國明的主題演講給政務微博的轉型提出了幾點建議:
第一,是我們角色的轉型和與這種角色相適應的行為和語言邏輯的轉型。他說,傳統(tǒng)意義上,在我們的生活中,官方是扮演了一種“強人政治”的角色,現在要向“常人政治”轉變。
第二,是傳播重心的轉移。他說,過去,我們在進行社會溝通和輿論引導的時候,更大程度上借助于擺事實、講道理。但現在,僅僅靠“擺事實、講道理”,政府有時候并不被認同。要達到被認同,要靠講感情?!芭c其說,我們要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擺事實、講道理上,不如在之前營造一種‘我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我們是利益共同體,我們是一個戰(zhàn)壕的戰(zhàn)友’的氛圍,更令網民感同身受。”
第三個轉變,是整個影響力模式的轉變。那種單兵突進的效果,已經成為過去?!拔覀儽仨氁幸粋€系統(tǒng)解決方案”。
此次評選中,“廣東發(fā)布”沒有獲獎,原因是只有一個人在運營。沈陽說:“公眾大量的時間消耗在移動端,然而,我們的資源投入不是完全按照一個比例投入的?!?/p>
此外,他還給來自全國各地的政務新媒體工作者一個建議:微博里面,除了時政,還有一塊非?;钴S的內容是娛樂,而娛樂的主力是90后。所以,我們政務微博應該更多地關注年輕人。(谷新龍 本報記者 桂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