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紀委7月22日晚間發(fā)布消息,三門峽市委書記楊樹平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diào)查。這對當?shù)毓賵龆?,無疑是顆重磅炸彈。就在當天的《三門峽日報》頭版上,還刊載有楊樹平頭一天參加“市委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的報道,以及他在“市委六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在那篇講話里面,“為政就要誠信忠誠、襟懷坦白,講真話、察真情、動真功”等冠冕堂皇的話語,成為一種言行不一的反諷,透著一股陽奉陰違、搞“兩面派”的味道。“口言善,身行惡,國之妖也”。這種“口言善,身行惡”的“兩面人”現(xiàn)象,也再次引發(fā)輿論關注。
事實上,縱覽近年來查處的貪腐官員,“兩面人”的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公開場合,滿口馬克思主義,一身為黨盡忠、為民盡責的正氣,私下里則無視黨的紀律規(guī)矩、無視國法,極盡貪污腐敗、男盜女娼之能事。君不見,太原市委原書記陳川平落馬當天,《太原日報》還大篇幅報道他聽取全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情況匯報,反諷的戲劇性可謂到了極致;濟南市委原書記王敏懺悔說,“臺上一套,臺下一套,說一套,做一套;人前是人,人后是鬼……”以至于直到他落馬,還有干部“感到意外”。臺上臺下的強烈反差,不禁引人深思:做著蠅營狗茍、藏污納垢的勾當,怎么能說出那些義正辭嚴的話,有沒有經(jīng)過良心的審查?這些虛偽的投機分子,又是如何一步步走上重要領導崗位的?
普遍發(fā)生的問題,要從規(guī)律上找原因。不斷發(fā)生的“兩面人”現(xiàn)象,也造成了一種“經(jīng)常性虛偽”的質疑。古人云,“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把黨紀條文當做表演的臺詞,把黨對干部的要求變成偽裝,消解的是黨的公信力,損害的是黨的形象與權威。這是比腐敗自身更大的危害。反過來看,這些人之所以人格分裂,恰恰是因為他們自己喪失了信仰、動搖了信念,才會出現(xiàn)這種“經(jīng)常性虛偽”。
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做“兩面人”、搞“兩面派”的實質,是對黨失去絕對忠誠的政治品質。習近平總書記曾特別強調(diào),理想信念是精神的“鈣質”。解決好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問題,是一個人取舍趨避的“總開關”,一旦這個“總開關”出了問題,就如同打開了“潘多拉之盒”,人的思想行為就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些“口言善,身行惡”的“兩面人”官員,野心在膨脹,但是黨性修養(yǎng)卻并未隨著權力增大而增強,表面一套、背后一套,違法亂紀,直至東窗事發(fā)。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diào)“政治規(guī)矩”的重要意義。而“政治規(guī)矩”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就是保持一致而不另搞一套、服從組織而不陽奉陰違。無論是從反腐敗,還是立規(guī)矩的角度,黨內(nèi)都不允許這種虛偽的投機分子有藏身之地。相信隨著反腐的深入,那些隱藏得很深、信仰喪失的投機分子能被一一揪出來。(李克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