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自8月12日天津塘沽爆炸發(fā)生至今,馬云微博評論被清一色的“逼捐款”留言所覆蓋。不少網(wǎng)友指責馬云“為什么不給天津捐款”,“首富就該捐1個億”,“你捐了就等于我捐了”,“你不捐款,我再也不淘寶了”……
每每發(fā)生大災大難,總有人把“捐款”的目光聚焦于一些富人名企,甚至不乏直接喊話的“逼捐”。此舉看似是在為受難者聲援爭取社會救助,實則是一種以網(wǎng)絡暴力強人所為的道德綁架,不僅傷害了當事者的人格尊嚴與權利自主,也讓愛心慈善扭曲變味。
慈善捐款,應是一種量力而行的自覺自愿行為,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的積極參與和推動,而非只是為少數(shù)土豪富紳定制的“專利”,更不是一部分人作為慈善“拉拉隊”,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威逼另一部分人“慷慨解囊”。扶危濟困的善良人性和責任擔當,當是慈善捐款的原始動力。捐與不捐、募捐方式及捐款數(shù)量等,是每個公民與法人自主選擇的正當權利,無需別人說三道四?!氨啤背鰜淼木杩?,悖逆樂善好施的慈善本意,既無道德更不文明。
盡管喊話“逼捐”不無同情弱者、呼喚善心的良好初衷,但更多的恐怕是為求得帶有“打富濟貧”意味的心理平衡。在法治社會,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獲得的財富,都當受到社會的尊重和法律的保護??s小貧富差距需要采取征稅、社會保障及資源再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性設計,社會募捐自然也暗含了此項功能。但對于推動純屬道德范疇的慈善事業(yè),卻只能靠輿論和行為引導,而不應將其視為向富人“敲竹杠”的機遇和手段。
“8·12”爆炸事件仍處在救人滅火的重要節(jié)點,相關幫扶任務與責任還有很多,應尊重人們表達愛心時機與方式的自主選擇。而鑒于馬云一貫熱心公益事業(yè)的不錯表現(xiàn),及其在災難中多次捐款的過往足跡,也請對他的愛心善舉保持充分的信任與耐心。
弘揚慈善公益,需多些從我做起的務實踐行,少些聚焦富豪的道德綁架,“逼人捐款”的網(wǎng)絡暴力只會讓慈善誤入歧途。(張玉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