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鄭州11月27日電 (記者 闞力 李超慶)“報告老師,我不是滿分”、“誰敢和我比”、“這可不成,得給他們補補課”……從國內的學生時代,到海外求學,再到歸國工作,錢學森的每一個小故事,在錢學森兒子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眼里都是一生的財富。
為期2天的全國第三屆錢學森班(院、校)工作論壇在鄭州持續(xù)舉行,期間錢永剛以“講錢學森故事,明人生方向”為主題,現(xiàn)場分享包括上述等10個錢學森的小故事。
分享現(xiàn)場,一段“報告老師,我不是滿分”的錢學森在學生時代的小故事拉開序幕。
錢永剛講述道:“1933年6月24日的這次水利學考試后,任課老師把試卷發(fā)下來講評,第一名錢學森滿分。我父親卻滿腹狐疑,因為考試完之后,他就發(fā)現(xiàn)自己一處筆誤。”
錢永剛繼續(xù)分享稱,彼時,錢學森拿到試卷后找到那道題發(fā)現(xiàn),確實是筆誤被老師疏漏了。于是,錢學森毫不猶豫地舉手,“報告老師,我不是滿分!”
一時全場嘩然,教授愕然。“我父親起身把試卷送到講臺前,指出了筆誤,老師肯定地點了點頭,把試卷改成96分,但老師立刻宣布:‘盡管錢學森同學被扣掉4分,但他實事求是、嚴格要求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在我心目中確實滿分。’”錢永剛說。
在講到錢學森國外求學“誰敢和我比”的故事時,錢永剛介紹說,錢學森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習如魚得水,但是自己的國家彼時相對落后,被外國人看不起,“他不能容忍外國人的態(tài)度,認為中國當時雖然落后,但作為個人,‘你們誰敢和我比?到期末看誰的成績好!’”
臺下的與會者聚精會神聆聽著一個又一個錢學森求學和工作的小故事,錢永剛的分享結束后,現(xiàn)場掌聲雷動。鄭州四中八年級學生傅常軒在聽完分享后說,“知子莫若父,其實我覺得知父也莫若子,錢永剛教授的分享都是他內心最真實的感受?!?/p>
據了解,本次論壇共有來自全國的200余名專家、學者、校長,分為高校、高中、中小學三個層次分別進行深入交流。論壇舉行的兩天時間里,與會專家、學者等共同探討了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回答“錢學森之問”。上述“錢學森的故事”主題報告亦是論壇重要活動之一。
主辦方表示,論壇中的每一場報告都閃耀著錢學森先生愛國奉獻、奮斗不息的人格魅力,一個個生動的案例折射出一個嚴謹務實的創(chuàng)新素質人才培養(yǎng)的創(chuàng)新實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