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早晨的團結路菜市場里人聲鼎沸,各種新鮮的蔬菜瓜果吸引著來往的人,在路中間一個小攤子上圍著兩三個人,正在挑選一串串紅似瑪瑙的東西,看起來顏色鮮艷,形狀像是“袖珍”的葡萄,經過詢問,才知道人們爭先挑選的是野生五味子,攤主任小明說,半個早晨已經賣了五六十斤,很受人們歡迎。
據(jù)資料顯示,五味子為木蘭科,是著名中藥,其果實呈不規(guī)則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徑5~8mm。表面紅色、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顯油潤,在每年秋季時成熟。其果肉柔軟、氣微、味酸,種子破碎后,有香氣,味辛、微苦。有古醫(yī)書記載“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它的藥用價值極高,有斂肺止咳、滋補澀精、止瀉止汗之效,可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果實既可曬干當中藥用也可直接泡水喝。
家住商州區(qū)張裕溝村的任小明介紹,每到秋季,她和同村的其他婦女都會上山尋找五味子,然后將它拿到市區(qū)各個菜市場來賣,每次都被搶光,一斤五味子能賣到5元錢,一晌子能掙300多元錢。野生五味子大多生長在山上的雜木林中、或山溝的灌木叢中,纏繞在其它林木上生長。由于是野生的,有時很難尋找到,往往在山里找一天才能獲得一籠。“每次一籠裝七十斤,就不愁賣,半早晨就賣完了。”任小明難掩臉上的笑容說,今年她已經連續(xù)賣了三早晨,收入近千元了。“家里老人經常失眠、多汗,聽人說這個泡水喝很管用,我就買點試試。”一位姓張的女士說。
對于五味子的食用,藥師陳紅艷建議,五味子雖然為一味中藥,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但市民切莫盲目食用,適用癥候及人群應遵循醫(yī)師的指導和建議。(記者 王 倩 吉文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