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房企瘋搶北京住宅土地,宅地供應“僧多粥少”,“面粉貴過面包”成為市場常態(tài)。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房企要冷靜,拿地需謹慎。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2015年上半年的土地市場以多家房企近身肉搏爭搶而高調結束,截至6月底,北京土地市場成交38宗土地,土地出讓金額為685.4億元,同比下降近四成。進入7月,房企依舊為搶奪地塊使盡渾身解數。
7月7日,隨著北京大興區(qū)瀛海鎮(zhèn)區(qū)一個地塊成功出讓,13天的時間里,開發(fā)商為拿下大興區(qū)的8宗地塊付出了110.7億元的現金。而比百億元土地出讓金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拍賣現場激烈的競爭,開發(fā)商相互鼓掌,甚至大打出手的情況也接連出現。
在7月7日的大興區(qū)近期最后一塊土地的拍賣中,包括北京城建、龍湖首開聯合體、碧桂園、恒大、保利、金融街、天恒、金地信達聯合體、融創(chuàng)大興城建聯合體、中水電平安招商聯合體、金隅、中鐵建、中糧等13家房企及房企聯合體參與了現場競價。最終,龍湖首開聯合體經過32輪的報價,以25.95億元配建8.99萬平方米限價房的代價獲得了這個地塊。
不過,有業(yè)內人士說,這個地塊剔除限價房后,剩余商品房面積只有1.69萬平方米。土地供應“僧多粥少”,開發(fā)商積極搶地也就不足為奇。但是,從目前市場表現來看,部分熱門區(qū)域的銷售情況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tài)。拿地之后,當“面粉貴過面包”成為市場常態(tài),房地產企業(yè)還會繼續(xù)“打腫臉充胖子”嗎?到那時,恐怕情形不容樂觀。
對此,資深房地產專家韓世同作出了分析和評論。
經濟之聲:上半年北京土地市場的變化引起業(yè)內關注。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北京土地市場成交38宗土地,土地出讓金685.4億元,是最近三年同期最少的一次。您怎么評價這個數據?
韓世同:北京近期土地供應偏少,是引起土地市場極端火爆的主要原因。去年北京土地市場有一定的萎縮,是由于一手市場表現不太好帶來的,但是今年二季度市場已經出現回暖復蘇的狀態(tài),如果不加大供地的話,顯然就后續(xù)乏力了。
經濟之聲:應該說春江水暖鴨先知,房企是對房地產市場的冷暖最敏感的群體,他們去搶地,是不是意味著對房地產的后市非??春??
韓世同:我覺得肯定是非??春谩5情_發(fā)商也有走眼的時候,目前出現的地價比房價貴的情況,可能是由于瀛海那一帶的規(guī)劃等等,尤其它比較接近市區(qū)。其實黃村的地價相對而言沒有那么高,主要由于土地市場供不應求,造成了過高的估價。如果市場出現和去年一樣的狀況,這個高地價、高房價的結果未必能夠出現和達成。
經濟之聲:作為政府來說,調節(jié)房地產市場,是從一級二級市場聯合發(fā)力。在這個時候沒有大規(guī)模批地,是不是也出于對市場穩(wěn)定的考慮?
韓世同:北京有一個比較特別的情況,前兩年北京推出了7萬套自住型商品房,有點類似于限價房。這次推出的土地里邊,大量的商品房項目都配建了限價房。這就造成了一個比較難以估判的情況,可能未來形成商品化的市場,政府任由它的價高價低,本地的居住需求可能是通過限價房來供應的。
經濟之聲:限價房對房地產企業(yè)意味著什么呢?
韓世同:限價房造成保障房的占比擴大了。商品房市場價格可能非常高,但是它只面對少數人的住房需求。更大量的住房需求,可能是由政府的帶保障性質的供應、限價房形式的供應來解決。
經濟之聲:從房地產企業(yè)來說,這種居高不下的拿地成本,如果往后期來看,風險是不是會比較大?
韓世同:風險非常大。萬一市場沒有因為地價成本的上揚,導致商品房價格也大幅度上揚的話,可能面臨虧損的狀況。北京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難以消化的地王,但是實際上廣州2013年“面粉比面包貴”的地王,都面臨虧損銷售的境況。
經濟之聲:對于開發(fā)商來說,在北京搶到一塊地意味著什么呢,有沒有特殊含義?
韓世同:還是要看成本和銷售價格。你搶到一個未來可能會虧損的項目不是一個好事情,不如到二三四線城市找一塊地,我覺得這樣更劃算一些。
經濟之聲:對于房地產二級市場的表現,您覺得目前我們房地產市場會怎么樣?
韓世同:我們看到一二三線城市的成交都有所回暖,因為不斷降息降準,還有新政策出臺,成交的確有好轉,甚至一線城市已經呈現了房價有可能上揚的狀況,但是這些狀況并不是市場自身發(fā)展趨勢帶來的,更多是靠政策來推動的,一旦這種力度強度不夠支撐的話,那這個市場是向上還是向下,還是需要密切關注的。我一直強調救市應該救量,不要救價,擴大成交優(yōu)于價格的上揚,。一旦價格上揚的話,成交消失,對于穩(wěn)增長是沒有作用和意義的。
經濟之聲:在救市的方向上,應該怎么控制呢?
韓世同:這方面還是要引導。像去年四季度的時候,開發(fā)商積極促銷再加上政策的配合,成交大幅上揚。今年一季度,一線城市出現了成交回落的狀況,顯然開發(fā)商在促銷這方面不夠積極,不夠努力。二季度加強了促銷的強度、力度,加上降息降準的配合,成交量是有提升的,有了成交量,有了資金回收,有了稅收,這個事情就好辦了,整個經濟活躍度就會回暖。
經濟之聲:為什么貨幣政策寬松直接影響到房地產銷售層面?
韓世同:一方面利率降低,買家的購買能力提升了。另一方面銀行愿意更多的支持房地產的個人房貸和企業(yè)的貸款。還有一個就是購房者擔心房價上漲,目前其實是帶有一定的恐慌性購房。幾大因素共同造成一二線城市的成交回暖。三四線的成交有回升,但是它并沒有反映到價格上,因為它的庫存壓力依然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