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籠屜的加工材料有了極大的變化,有了純鋁制的籠屜,還有鋁包竹籠屜,鋼制籠屜,這類籠屜的特點耐用美觀。手工制作的木籠屜與現(xiàn)在市場上的不銹鋼、鋁制品籠屜相比,顯然已經(jīng)失去了競爭力。針對這一點,王天民說:“你不要看鋁籠好看,但是拿它蒸出來的饃饃有汽餾水,因為它的氣度不夠。木蒸籠蒸出的饃饃更能吃出來糧食的味道。”
逐漸消失的籠屜匠
雖然王天民對于木制蒸籠比較鋁制蒸籠的性能上不認(rèn)輸,但是他也不得不無奈地承認(rèn)籠屜匠行業(yè)的沒落這個事實。“我最紅火的時候,一天能做一個半蒸籠,一個籠能賣50塊錢?,F(xiàn)在價錢能賣到80塊錢,但比起出門打工,掙的這一點錢看上去就少得可憐了,又要費那么大的力氣,劃不來嘛。”
去年9月份,王天民也試著去西安跟著人打工了。“在西安,我每天工作8個小時,管吃管住,輕輕松松一個月最少也能掙2000多塊錢。”雖然賬是這樣算的,但是王天民說,在外打工期間,老家這邊還是不停地有人打電話給他訂做蒸籠,大多數(shù)都是還保留著大鍋灶的以前農(nóng)村的老主顧,還有做包子、蒸餃等生意的飯館或者小攤點。“我也很猶豫,咱畢竟還是有這門手藝呢,有熟人找來不給人家做咱心里也過不去。再說,眼看著這門手藝慢慢沒人再拾起來,總是有些不忍心。以前村上有6個籠屜匠人哩,現(xiàn)在算上我就剩兩個了。我想,只要有人還愿意找我,我就還想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