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賀曉祥 圖/王 維 王成斌
七月,是中國大地上最火熱的日子。這種火熱,不僅是氣候上的表現,更是億萬中國人民內心的情愫。因為,中國共產黨就在這個月里誕生,這個月見證了中國革命新的序幕的徐徐開啟。7月10日,筆者參加柞水縣委宣傳部組織的山地車騎行隊,重走了一趟紅二十五軍轉戰(zhàn)柞水、藍田、長安三地的“紅色路線”,聽到了許多紅軍在柞水的軼聞、故事。
紅軍路上氣象新
我們要騎行的是一段再熟悉不過的家鄉(xiāng)的土地。要在熟悉的山水里走出不一樣的風景,這是我在騎行前反復想到的。熟悉的是山水,不一樣的是山水里的蘊含。
當年,紅二十五軍轉戰(zhàn)陜南,建立的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很大一部分就在柞水、藍田、長安縣境內,所以紅二十五軍的足跡幾乎遍布了柞水的山山水水。他們憑借這里的崇山峻嶺、茂林險壑和良好的群眾基礎,秣馬厲兵,不斷壯大隊伍,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打土豪、均田地、保平安”活動,打土豪劣紳,播撒革命火種,發(fā)展縣、區(qū)、鄉(xiāng)、村蘇維埃組織,成立游擊隊,同國民黨軍隊進行英勇頑強的斗爭。他們在柞水歷時兩年零四個月,大大小小的戰(zhàn)斗達20余次,在蔡玉窯殲滅陜軍第126旅,在文公嶺殲滅陜警備第三旅,攻占柞水縣城,打擊鳳凰鎮(zhèn)民團和土匪勢力,建立紅巖寺五星縣蘇維埃政府等等。這些革命斗爭運動像星星火種,點燃了柞水人民對自由、平等、公正的渴望,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這時,再看這些熟悉的山水,山水仿佛有了笑容,它們蘊藏著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承啟著后輩們前赴后繼的腳步。
清晨6點多,騎行隊6輛自行車一字排開。本次騎行隊包括安全保障、醫(yī)療救助等共12人,騎行隊員中年齡最大的46歲,最小的26歲,個個精神抖擻??h機關工委書記王維政向隊伍授旗。
隊伍從縣政府出發(fā),沿著干佑河逆流而上。河依山轉,路隨河繞,房依路筑,一排排整飭、新穎的新樓依山傍水。人們在場院忙碌著,小孩子坐在場院里寫作業(yè)……一派祥和溫馨的景象。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1935年至1937年間紅軍在柞水的日子,在心里問自己:那時候干佑河兩岸是什么樣子?一定是茅庵草舍,搶奪、劫掠、殺戳等等危險隨時懸在每一個人的頭頂。走在這條道路上的紅軍,他們夢想過今天這樣安恬的生活嗎?一定會,他們一定會在歇下來的時候,在心里一遍遍描繪著結束了戰(zhàn)爭、砸碎了一切反動統(tǒng)治的日子,他們憧憬的一定和今天一樣。
騎行隊伍先后經過營盤、龍?zhí)稖?,翻過營豐嶺到達北河村。盡管山間公路蜿蜒曲折,大家又渴又累,保障應急車輛跟隨在旁,但沒有一個人放棄騎行。11時許,我們到達曹坪鎮(zhèn)。下午3點左右,騎行隊伍終于到達了著名的文公嶺戰(zhàn)斗遺址。群山肅穆,似乎已忘記當年那場悲壯的戰(zhàn)斗,然而,歷史將永遠銘記那些英烈,包括那些被錯殺的共產黨人。大家站在嶺上,默默地哀悼忠魂。
我們邊走邊參觀。在北河土橋村,路邊一群栽種大麻的村民吸引了我們,只見他們在挖開的溝渠里撒上腐葉,再把帶有蜜環(huán)菌的菌棒均勻排列在坑中,蓋上沙土。我們紛紛下車拍照,詳細詢問他們的種植面積、產量、銷售價格等情況。村民告訴我們,他們栽植天麻多年了,已有了成熟的技術,銷售也不成問題。村民的自信感染了我們,我在心里說,農村的日子真的是日新月異,只要有一雙勤勞的手,依靠黨的富民政策,不愁沒有好日子。一路上,我們還參觀了陜西云嶺生態(tài)科技有限公司的五味子基地、曹坪的魚場、九間房的香菇基地。一項項富民的農業(yè)項目正在紅軍們浴血奮戰(zhàn),用生命和熱血解放出來的土地上扎根開花,新農村正在煥發(fā)出無限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