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日韓關系因火控雷達照射和勞工爭端而不斷惡化。與此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韓國總統文在寅因朝核問題進行頻繁溝通的積極態(tài)勢相比,日韓關系再度陷入齟齬不斷的“老劇本”。
火控雷達鎖定風波已發(fā)酵一個多月,日韓雙方仍各執(zhí)一詞、態(tài)度強硬。火控雷達一般搭載于飛機、軍艦等綜合武器作戰(zhàn)平臺上,是集雷達掃描系統和火力控制系統于一身的自動化作戰(zhàn)系統。雷達掃描系統對目標進行搜索、定位、自動跟蹤,然后由火力控制系統通過計算機輔助系統實現對整個武器系統的實時控制和有效利用。日本防衛(wèi)省此前宣布,韓國海軍驅逐艦曾向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巡邏機持續(xù)照射火控雷達,并抗議稱“這是極其危險的行為”。對此,韓國國防部稱,為對遇險朝鮮船只進行搜救而使用了雷達,但否認曾刻意照射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巡邏機。日本防衛(wèi)省還公布了相關視頻,并要求韓國發(fā)表道歉聲明。
不過,隨后該問題的劇情出現反轉——韓國國防部發(fā)表聲明,稱日本巡邏機對“正在進行人道救援活動的韓國艦艇實施威脅性的低空飛行”,要求日本道歉,并稱日本必須停止歪曲事實的行為??梢?,圍繞火控雷達照射事件,日韓雙方你來我往爭執(zhí)不休,矛盾不斷加劇。盡管該事件并未造成實際性損失,但折射出日韓安全合作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作為“盟主”的美國也面臨撮合日韓安全合作的難題。
雷達鎖定風波難平,勞工爭端又持續(xù)發(fā)酵,日韓兩國緊張局勢不斷加劇。去年10月30日,韓國最高法院裁定新日鐵住金向4名韓國勞工每人賠償1億韓元(約合61萬元人民幣),日方拒絕賠償。1月8日,韓國最高法院宣判扣押新日鐵住金在韓國的部分資產,以此賠償韓國勞工。這再次引發(fā)日韓關系不睦。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韓方扣押之舉表示“極為遺憾”,并下令探討具體應對措施。
雖然日韓兩國外交部門正在對此進行交涉,但考慮到該案具有示范作用,解決起來恐怕并不容易。日本擔心韓國最高法院的這一判決可能會觸發(fā)韓國甚至亞洲境內更多類似訴訟。如今,這一擔憂似乎正在得到印證。1月18日,韓國首爾高等法院維持先前判決,裁定日本那智不二越公司應當向多名遭強征韓國女勞工及其家屬賠償。這是繼日本新日鐵住金公司和三菱重工公司之后,又一家日本企業(yè)因勞工相關訴訟在韓國法庭敗訴。在勞工爭端問題上,實際上折射出日韓兩大分歧:一是兩國政府與民眾之間的分歧,即政府層面解決的歷史問題未必能夠被民眾所認可;二是爭端解決路徑的分歧,到底是通過日韓各自法院進行法律解決還是兩國政府進行外交解決。
無論是火控雷達照射事件還是勞工爭端問題,實際上都反映了日韓關系的局限性。盡管日韓雙方經濟合作密切,且同為美國盟友。但日韓因歷史問題和領土爭端等爭吵不斷,雙方合作進展緩慢。
在歷史問題上,盡管日韓兩國政府曾多次達成解決協議,但是由于韓國民間的不滿情緒一直存在,對兩國政府達成的協議不予認可,這使日韓在慰安婦、勞工等問題上,始終沒有找到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在島嶼爭端上,日韓兩國更是互不相讓。不過在朝核問題上,日韓之間還是不乏共同利益,雙方圍繞相關問題的協商也相對較多。文在寅政府此前為推動朝核問題解決,也不斷改善日韓關系。目前看來,日本在朝核問題上對韓國的支持相對有限,兩國之間的歷史問題等又可能隨時發(fā)酵,考慮到文在寅在歷史和島嶼等問題上一向比較強硬,日韓關系近期惡化或許并非偶然。
在日韓關系波瀾不斷,雙方間不信任感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日媒對兩國關系在短期內改善并不樂觀。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報道說,圍繞強征勞工案的事態(tài)恐難在短期內平息,日本政府內有聲音認為,日韓關系近期很難出現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日韓雖然因歷史問題等齟齬不斷,但總體而言不會極大傷害雙邊關系,因為雙方在處理類似問題上已經積累了大量經驗,兩國關系雖然風雨不斷,不過尚不會崩潰坍塌。(凌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