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31日電 據外媒31日報道,數十年來,英國在歐洲享有超出比例的勢力,但英國在歐盟的影響力正在消退,而現在甚至還沒確定英國是否舉行脫歐公投。
其他歐盟國家都希望英國留下,但并非不計任何代價。
猶豫不決
歐盟伙伴肯定英國的開放式經濟、國際觀、軍事力量、民主文化及高水準公務人員,盡管英國仍然若即若離,并未加入歐元、申根公約、以及許多司法合作關系,而且英國還永久享有攤派貢獻歐盟預算的退款。
但若英國首相卡梅倫贏得5月7日大選獲得連任,并尋求重新談判英國在歐盟的成員國條件,然后將結果交由2017年英國公投決定,卡梅倫的爭取目標為何,仍不明朗,這令歐盟當局、德國及法國日益感到不耐。
在上周一場助選的電視專訪中,他表示歐盟的問題在于“有一些優(yōu)點,但有太多讓人惱火的事”,稱歐盟企圖掌握太多權力。
“真正的危險在于,英國提出其他伙伴國家無法達成的要求,”一名熟悉德國總理默克爾想法的人士指出。
英國首相卡梅倫的核心圈人士認為,德國總理默克爾將不惜一切讓英國留在歐盟,這種看法有可能是判斷錯誤。
卡梅倫的反移民論調,導致一些長期盟友與英國疏遠,像是波蘭等東歐國家。其他國家也不愿與英國站在同一陣線向歐盟討價還價,因為萬一英國脫離歐盟,這份人情也就討不回來了。
缺乏支持
去年卡梅倫呼吁修改歐盟條約,限制歐盟移民的自由流動,默克爾與其他領袖很快對卡梅倫表示不可行。沒有人愿意冒然修訂條約,因為此舉可能引發(fā)歐盟內部分裂,并可能在法國、愛爾蘭與丹麥等國引發(fā)公投。
部分歐盟外交人士希望英國選舉結果能消除公投威脅。反對黨工黨已表示不會舉行公投。但即便由工黨組成政府,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也不太可能長久消散。
“英國向來對歐盟政策有巨大的影響力,但正在失去這種影響,”前丹麥駐歐盟大使、親英派人士Poul Skytte Christoffersen表示。
“沒有人希望跟著英國一起走,因為你不曉得會被帶向何方。由于這種不明確性,將會更加缺乏影響力。事實上,這種情況會持續(xù)很久?!彼硎尽?/p>
他表示,丹麥、北歐國家與荷蘭這些與英國一樣迷戀自由經濟與自由貿易的國家,對英國影響力消退深感憂心。
連鎖反應
但在前工黨政府英國歐洲事務部部長丹尼斯·麥克沙恩看來,在主流反親歐媒體的慫恿下,英國的政界可能會發(fā)生連串事件,將這個國家?guī)厦撾x歐盟之路。
麥克沙恩稱,為了將保守黨團結在一起,卡梅倫將被迫設定無法實現的談判目標。在大多反歐盟的媒體驅使下,就是否脫離歐盟舉行公投將成為英國人表達對政治體制憤怒情緒的一個機會。
“如果他們能夠進行公投,他們就可以投票反對倫敦精英階層的說法,發(fā)泄一下他們的反政治情緒,”麥克沙恩寫道。
支持歐盟的人士中缺乏一位有魅力的領導人,能夠與英國獨立黨領袖法拉奇和反親歐派保守黨員、倫敦市長約翰遜相抗衡。
總部位于布魯塞爾的歐洲政策研究中心在本月發(fā)布了一份名為“英國在歐洲的未來”的評論。評論總結道:“總體來看,上述證據支持常識性的觀點,即繼續(xù)留在歐盟,同時推進改革進程,但保留重要的退出歐盟的選擇權,符合英國的最大利益?!?/p>
評論還稱,英國沒有太大必要從布魯塞爾收回權力,或是就退出歐盟進行更多協(xié)商。歐盟已在就簡化程序進行改革,英國的幫助將令歐盟受益。
不過,這一務實的結論能否在公投中戰(zhàn)勝政治認同情感,現在還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