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6月5日電 據(jù)美國媒體報道,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對公共洗手間內(nèi)糞便大腸菌的傳播進行了研究。糞便大腸菌是存在于人類糞便中的桿狀細菌,能夠通過沖廁所等行為在空氣中傳播,從而擴散到牙刷上。研究發(fā)現(xiàn),在公共洗手間里,無論牙刷如何存放,至少有60%的幾率會被糞便污染。
參與研究的Lauren Aber說:“主要的問題并不是你自己的排泄物出現(xiàn)在你的牙刷上,而是牙刷被別人的排泄物所污染,其中就包括了你體內(nèi)微生物群所沒有的細菌、病毒以及寄生蟲?!笨赡芡ㄟ^這種方式傳播的微生物包括腸道細菌和假單胞菌,可以引起腹瀉、皮疹、耳炎以及其他問題。
實驗中所用的牙刷都來源于公共洗手間,每個洗手間的平均使用人數(shù)為9.4人。無論牙刷如何存放,至少有60%的幾率會被糞便污染。不管是用冷水、熱水還是漱口水清洗牙刷,防污染的效果都沒有差別。所有定期用漱口水浸泡的牙刷也都存在糞便污染。研究中54.85%的牙刷上都存在糞便大腸菌,這與以往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
另外,牙刷上的糞便大腸菌有80%的可能來自于共享洗手間的其他人。Aber說:“用牙刷套并不能抑制細菌的生長,反而會保持刷毛濕潤,為細菌的繁殖營造了更良好的條件。共用洗手間的學生們應該更注意他們儲存牙刷的方式以及個人衛(wèi)生。”
牙刷是出了名的污染源,從20世紀20年代起,科學家們就懷疑牙刷的重復使用是引起口腔感染的可能原因。以往的研究發(fā)現(xiàn)牙刷里可能潛伏著危險的細菌,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還可能含有皰疹病毒和念珠菌,后者可導致真菌感染和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