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7日舉行記者會,農業(yè)部部長韓長賦、新聞發(fā)言人葉貞琴就“轉方式調結構 加快發(fā)展現代農業(yè)”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美中時報記者:我的問題是關于中美糧食貿易的問題。剛才您在談到糧食進口這一塊,請問我們所進口的美國大豆每年的總量是多少?其中有關轉基因的占多大的成份?另外,你剛才談到關于對土地、高毒農藥的問題,這個問題我進行過調查,主要表現在中國的南方地區(qū),因為高毒農藥使用基本上在大豆、蔬菜方面,它與南方的輪作,一年四季不間斷地耕作有很大的關系,抗蟲、抗病能力明顯下降,所以請問韓部長,我們如何在根本上使南方的土地從技術方面能夠扭轉土地的使用效率問題?
韓長賦:你實際上提了兩個問題,我先回答關于土壤的問題,然后請我們新聞發(fā)言人回答美國大豆進口的問題。土地是莊稼之母,地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土地是農業(yè)上重要的要素。我們在土地問題上的基本原則是兩條,第一條是嚴格地保護數量。習近平總書記講,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保護耕地。第二是不斷地提升耕地質量。確實有你說的這種情況,南方有,北方有些地區(qū)也有。由于耕地連年種植,特別是南方,確實有的一年種兩季,個別地方種三季,兩季半的也有,比如說水稻,收了之后再來半季的再生稻,所以我們中國人口眾多,用有限的這點耕地養(yǎng)活了十幾億的中國人,我們的民族了不起,我們的土地貢獻很大。糧農組織的總干事見到我,他感謝中國的努力,解決了他五分之一的任務,如果中國不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你想聯合國糧農組織一天到晚就得忙活這邊的事兒了。所以,我們對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地看。
韓長賦:現在,在我們的農業(yè)生產達到一定水平之后,我們有能力,有這個機會更多地關注土地問題。這個怎么辦?我想,通過科技的措施,通過改善投入品的措施,通過調結構的措施,來緩解土地生產承載的壓力。另外,要進行治理,要進行土地質量下降或者土地污染的治理,但是我也談一下,我們現在土地污染存在,通過點位調查,重度污染也就是百分之一左右,但是我們也要很好地治理。關于南方的一些地方,菜田也好,甚至稻田,包括湖南局部地區(qū)的大米鎘超標的問題,我們都在治理。具體的辦法,一個是控制我們的投入品,二是對污染土壤進行治理,農業(yè)部、財政部和湖南省政府都在共同采取措施。三是進行耕地的輪作和休耕,來緩解土地的壓力。最近環(huán)保部、農業(yè)部和有關部門根據國務院的部署,正在制定土壤保護和治理的具體措施,我們叫“土十條”,就是想把土壤問題更好地保護和治理。下面請葉貞琴先生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
葉貞琴:農業(yè)是中美之間最早開展合作的領域,中美農業(yè)的合作這些年來呈現非常良好的態(tài)勢,包括雙向的投資和雙向的貿易,以及科技方面的合作。雙向投資這些年發(fā)展很快,美國企業(yè)在華投資累計超過百億美元,涉及到種植、養(yǎng)殖、加工、農產品貿易多個方面,特別是農產品貿易之間的高速增長,有一個數字,近十年來,兩國農產品貿易年均增長15%。2014年,美國對華出口的農產品達到288億美元,是2001年的10倍,特別是一些大宗農產品,我們國家也是美國非常重要的銷售地。中國進口的玉米、小麥主要來自于美國,剛才講的大豆,美國25%的大豆是銷往中國的,因此我們兩國之間農業(yè)的合作,貿易的合作,是非常廣泛和深入的。當然,中國也有很多產品出口到美國去,互相之間配合得很好。
葉貞琴:去年9月份,習近平主席在訪美期間,兩國在農業(yè)領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兩國農業(yè)部長也共同簽署了《中美農業(yè)合作諒解備忘錄》,都充分顯示了兩國政府對中美農業(yè)合作的重視和繼續(xù)加強合作的良好愿望,我們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我們的合作是互利共贏,優(yōu)勢互補的,希望我們的合作更加順利。
韓長賦:我補充兩句,你方才說的大豆,我們國家去年進口了8100多萬噸大豆,第一數量多的是巴西,第二數量多的是美國。剛才新聞發(fā)言人講了,從美國進口大豆,應該說大多數是轉基因的大豆,包括從巴西進口大豆,也是轉基因大豆。因為我們國家去年進口八千萬噸大豆,絕大多數都是轉基因大豆,這些大豆,包括從美國進口的,都是在他們國內進行過安全評價的,而且又經過我們國家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安全評價,也是向其他國家出口的,一些國家也在種植。所以你關心的這些情況,我也補充說明一下。(根據網絡文字直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