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2日新媒體專電(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臨近年末,報銷成為不少人的“噩夢”,卻也成為另一些人的“美夢”。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在多地調查發(fā)現(xiàn),近年來,科研經費被擠占挪用、科技“掮客”“游客”現(xiàn)象等造成大量科研經費流失。
科研經費“跑冒滴漏”流失嚴重
在一些高校和科研單位,大量科研經費沒有用于科研本身,卻幾乎“無所不能”:大到發(fā)放工資福利,小到充飯卡、交電話費……套取科研經費的手段可謂“五花八門”。
一是擠占挪用。隨著科研經費增加,一些人把科研經費當作“唐僧肉”,想方設法中飽私囊。中國農業(yè)大學教授李寧因涉嫌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經費轉至其名下公司被批捕;浙江大學水環(huán)境學院院長陳英旭因將巨額科研經費轉到自己所開的兩家皮包公司獲刑10年……近期曝光的一些案例引起外界關注,影響十分惡劣。
二是擴大用途。一些單位對科研資金的管理態(tài)度基本上是誰搞到的資金由誰負責。拿到科研資金之后,單位提取一部分管理費,剩下的課題研究、經費分配、報銷等方面,往往是課題負責人一個人說了算。有的單位“吃喝拉撒睡,都能靠經費”,科研經費用于發(fā)工資福利、出國考察、吃飯、買車、交通、蓋房、裝修、買家具等等,有的經費甚至說不清花到哪里去了。
三是弄虛作假。一些人想出各種歪招套取科研經費,巧立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繚亂。比如編造勞務人員名單或用學生身份證冒領“勞務費”,以差旅費、辦公經費等名義開具虛假發(fā)票、編造虛假合同、編制虛假賬目等等。
同時,很多單位財務報銷流程也存在漏洞。一家科研單位的財務人員說,他們只審核發(fā)票的合法性,不管發(fā)票的合理性。很多科研人員坦承,到財務部門報賬時,若遇到麻煩,通過技術處理一般可以“通融”。
責任追究機制不健全、懲處力度不足也助長經費報銷亂象。一些高校和科研機構雖然制定了經費管理操作辦法,但不少在執(zhí)行中容易大而化之。對違反經費管理規(guī)定者,有的僅僅“內部通報”,有的則要求把違規(guī)資金退回了事。
科技“掮客”“游客”“老板”怪象多
隨著科研投入大幅提升,一些科研人員利用政策縫隙、漏洞,催生科技“掮客”“游客”“老板”等怪現(xiàn)象。
“科技市場上最近出現(xiàn)一種科技掮客,與企業(yè)合謀套取科研撥款,再收回扣?!苯K某生產人造草坪企業(yè)的董事長說,“不久前,有一個熟悉科技項目運作的人找上門來,表示能爭取到相關部門的科技項目經費,可達1000萬元。如果企業(yè)愿意配合上報項目,等爭取到經費后,雙方各分500萬元。我當場拒絕了這個要求。”
東北某縣林業(yè)系統(tǒng)一名干部說,今年他所在部門上報的一個科研項目獲得50萬元經費。這筆經費在省級部門被“砍了一刀”,到了市級部門又被“砍了一刀”,撥到縣里僅剩17萬元。今年夏天,他接待了上級手握撥款權的部門一個考察組。這個考察組“考察”了一個星期,實質是旅游避暑。為接待他們,最后17萬元也沒剩多少。
在一些地方,經費資源過多地集中在少數(shù)“學閥”“學霸”手中??蒲薪涃M分配從上往下層層發(fā)包,成了滋生腐敗的溫床。中國財政學會理事、南京審計學院教授蔣大鳴認為,行政化主導經費分配致使科研課題申報機制混亂,給腐敗以可乘之機?!案阏n題,先播種”“跑部題進”,其實就是送。小課題幾十萬元,大課題幾百萬元,小錢換大錢,不跑就拿不到課題。
某高校一名老師說,所在高校曾申請到一個100萬元的項目,光介紹費就要60萬元,剩下40萬元由兩名合作老師分。
“轉移轉化難”導致經費流失
當前,我國科研經費分配導致重立項輕管理、重申請輕驗收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只要項目立了項,經費就能拿到手。科研過程管理和科研結果評測松散,難以保障科研經費的產出效率,大量科研項目“不了了之”,或者僅僅停留在論文上,成果無法轉化也造成經費流失。
中國機器人產業(yè)聯(lián)盟主席、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曾經歷過一些所謂的“創(chuàng)新項目”:在項目申報環(huán)節(jié),大學、科研院所早就談好怎么分錢了;在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沒人監(jiān)督,也沒人真正搞創(chuàng)新;到了驗收環(huán)節(jié),找一幫研究機構、大學教授熟悉的“專家”來分錢。申報、執(zhí)行、驗收三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問題,很多錢做了無用功。
很多科研人員熱衷于追逐經費量巨大的競爭性項目,少則千萬元,多則上億元。然而,不少項目缺乏原創(chuàng)技術,打包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還美其名曰“集成創(chuàng)新”。更荒唐的是,不少課題完成后無法轉化,科技經費浪費嚴重。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吳少鵬說,目前國家科研項目拿錢養(yǎng)活了一批人。一旦某個項目做完沒錢了,這些人只好轉向別的課題項目?!敖衲曜霰樱髂曜鲎雷?。結果都是半吊子水平,杯子、桌子都不是全世界最好的水平?!?/p>
吉林省教育廳一位負責人表示,受國家和地方科研評價體系和評判標準的影響,絕大部分高校沒有將科研成果能否產業(yè)化、產業(yè)化后能帶來多少經濟效益作為重要評價標準。以吉林省為例,2012年該省高??萍汲晒椖哭D化率僅為14.8%。
南京工業(yè)大學一位教授表示,前幾年用錢砸出來許多論文和科研成果,但是真正重大的不多,真正在市場檢驗的不多,像這樣的“科研泡沫”必須擠干。(記者吳晶晶 丁靜 鄧華寧 許祖華 俞儉 趙夢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