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北京3月29日(記者 王千原雪)“現(xiàn)在有一種市場情緒想倒逼政府的改革出不了臺。”原申銀萬國董事長李劍閣在3月28日晚間博鰲亞洲論壇“資本市場2015:改革紅利與投資策略分論壇”上,表達了對于中國資本市場與政策關系的看法,他認為,政府不能為了呵護行情而不出臺改革政策。
A股在2015年一季度突破七年新高,重新站上3700點,日成交額創(chuàng)下天量,而實體經(jīng)濟的表現(xiàn)卻很難讓人看到支撐行情上漲的理由,這使得有一種論調把本輪牛市行情解讀為中國特有的“政策市”,即本輪行情與政策密不可分,擔心“半夜雞叫”再次讓股市難逃日跌幾百點魔咒。
對此,李劍閣并不贊同?!斑^多地考慮資本市場行情,可能會阻礙政府原定的、十分必要的改革?!崩顒﹂w舉例說,IPO注冊制改革、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等都是已有時間表的改革政策,這些政策的出臺并不是針對行情,而是深化改革本身的需要。有些改革勢必要繼續(xù)進行,對市場產(chǎn)生何種影響理應由市場自行預期、負擔。換而言之,政府不能為了呵護行情而不出臺改革政策。
李劍閣還補充,市場壓力導致監(jiān)管部門區(qū)分市場進行管理,臨時出臺市場規(guī)則保護行情,反而對市場造成致命破壞。他舉例說,目前融資余額超過一萬億,前段時間由于行情暴跌導致融資客戶爆倉,按照規(guī)則應當強制平倉。此時監(jiān)管層感受到來自市場的壓力,稱強制平倉會導致崩盤,修改強制平倉規(guī)定保護了行情。
“做空者卻遭受了不公平對待?!崩顒﹂w說,市場是對稱的,一方面不強制平倉導致杠桿率進一步放大,將風險轉嫁到券商身上。另一方面,監(jiān)管層由于所謂的某種壓力而修改規(guī)則,使得市場做空者受到不公平對待。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也就此發(fā)表觀點,他更贊成中國資本市場建設從戰(zhàn)略層面來關注金融結構的調整,而并非過度關注指數(shù)。他表示,大國理應有一個與之相匹配的完備的金融體系,人民幣國際化就是建立這個金融體系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元素之一,這項改革不完成,大國金融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