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這一潭靜默的湖水,波瀾不驚,靜水流深。
瞧,這片圣湖環(huán)抱著她的孩子們,魚鳥歡歌,祥和融洽。
這是三十多年風雨無阻,無數(shù)青海人無悔地守護著的圣湖,在“封湖育魚”的堅定信念下,被稱為“圣湖精靈”的湟魚,源源不斷地游入母親湖。
曾幾何時,青海湖湟魚瀕危的命運,成為每個青海人心中的痛,而一輪又一輪的“封湖育魚”,給危機的青海湖湟魚命運帶來了無限的生機。
連日來,在中央電視臺等重點媒體的關注聚焦下,國人將目光鎖定在了“青海湖”、“洄流湟魚”、“裸鯉”等關鍵詞上,這一刻,青海人更加堅信,“封湖育魚”使命在肩,任重道遠。
1979年,國務院頒布《水產(chǎn)資源保護條例》將青海湖裸鯉列為重要保護對象。1980年,省政府頒布《青海水產(chǎn)資源繁殖保護條例實施細則》。
在省委、省政府的主導下,1982年冬季、1986年1月至1988年12月、1994年1月至2000年12月、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全省五次發(fā)布封湖育魚通告。
多年以來,從單一的行政處罰到增加刑事處罰,打擊非法捕撈、販運、加工、銷售裸鯉行為的力度不斷加大。在加大退耕還草力度的同時,我省還加大了湟魚人工孵化技術攻關、產(chǎn)卵場地的建設、人工增殖放流的投入,以及對青海湖水資源的監(jiān)測力度,裸鯉資源量12年間增長了17倍多,青海湖鳥禽種類也從1989年的164種增加到目前的220多種。
“有時為了采集到優(yōu)質成熟的魚卵,我們要沿河道跑很遠的路,中午只能啃饅頭,吃咸菜,喝河水,將就一頓。幾個月下來,臉曬黑了,胳膊也曬脫皮了,當看到采集的魚卵孵出魚苗時,所有的困難都感覺不算什么。”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放流站工作人員說。
為有效恢復裸鯉資源量,從2001年起,我省專門成立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對裸鯉進行淡水人工孵化大獲成功,使人工放流裸鯉變?yōu)楝F(xiàn)實。自2002年以來,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累計向青海湖放流裸鯉魚苗8350萬尾,人工放流對青海湖裸鯉資源貢獻率達到了23%。經(jīng)水產(chǎn)專家鑒定,放流的魚苗體格健壯,規(guī)格整齊,為恢復青海湖漁業(yè)資源和環(huán)湖地區(qū)的生態(tài)平衡做出了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