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喜怒哀樂的機器人,討厭你,甚至控告你怎么辦?電影中具備人類意識的機械戰(zhàn)警應該算是人類還是機器人?在2015年夏季騰訊思享會上,中山大學人機互聯(lián)實驗室主任、哲學系翟振明教授指出,發(fā)展人工智能需要先考慮好倫理問題,未來具備情感的機器人更接近于人,出售它們無異于是販賣人口。
“馬云、孫正義、郭臺銘他們剛剛宣布有個機器人叫‘辣椒’,說是世界上第一個有情感的機器人。既然有情感,也是接近于人還能賣,不是販賣人口罪嗎?”翟振明用一個現(xiàn)實的例子,指出社會在機器人倫理問題上的缺失。
上述問題的出現(xiàn),正是由于公眾將機器人定義為工具、商品,更關注智能機器人技術方面的發(fā)展,以及未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不過在機器人具備情感之后,就不僅僅是傳統(tǒng)進行計算、下棋、天氣預報的冰冷機器,而能表達喜怒哀樂,將更接近于人類的特點,公眾需要重新認識機器人與人類的關系。特別是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的倫理關系,已經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有情感的機器人,有沒有自我意志?能不能自己做決定?一旦機器人有感情,有訴求,還能出售嗎?如果人類可以賣掉機器人,機器人賣掉人類不行,這樣的不對等關系就涉及嚴重的倫理問題?!钡哉衩饕浴袄苯贰睓C器人為例,進一步解釋說。
然而就現(xiàn)階段發(fā)展情況來看,目前智能機器人并不能做到真的具備情感,更多的是“貌似有情感”。如何面對機器與人類融合帶來的倫理問題,則更值得關注。醫(yī)療領域已經出現(xiàn)輔助設備植入到人體中的情況,未來還將有芯片植入,監(jiān)測人體數(shù)據(jù)。隨著更多設備和芯片替換人類視覺、觸覺和味覺等,人與機器人的界限更加模糊。
翟振明最后表示,當前對人和物的界限理解上還不透徹,這種情況下人類生活文明被顛覆的程度是以往所有技術都聞所未聞的?!叭绻阒残酒脑?,全部換完以后還是有自由意志的人嗎?情感有嗎?是人還是機器?什么時候開始不能買賣也不知道,是人還是機器人的界限不知道,所有人還沒有感覺的話是非常危險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