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以來,A股市場劇烈震蕩,上證指數一度大幅下挫,市場的自我調節(jié)功能失效。非理性暴跌引起了管理層的重視,證金公司擔起救市重任。7月上旬,證金公司開始大力介入A股市場,通過重金買入股票拉開了救市大幕。
證金持股初期對市場的影響是巨大的。以梅雁吉祥為例,自8月初披露證金公司為其第一大股東后,該股9個交易日股價累計漲幅逾100%,一度成為滬深兩市的“明星股”。
截至10月31日,A股上市公司三季報全部披露完畢,證金持股浮出水面,備受市場關注的“王的女人們”逐一現身。據Wind股東數據表明,證金公司以自身、十大資產管理計劃、中信證券代理、匯金公司等形式持股,蹤跡覆蓋半數以上A股,持股廣泛,可謂“雨露均沾”。然而中信證券及匯金公司所持股份并不能完全歸于證金公司,因此本文的研究對象限于截至10月30日披露三季報的證金公司(包括十大資產管理計劃)持股的上市企業(yè)。
據統(tǒng)計,截至10月30日,涉及證金公司直接持股(包括十大資產管理計劃)的上市企業(yè)共有799家。在證金公司的庇護下,相關概念股的市場表現究竟如何?
持股穩(wěn)定市場偏愛大盤藍籌
根據研究對象披露的三季報數據,證金公司持有799只個股,平均持流通股比例為3.22%。其中,持流通股比例在1%~5%之間的企業(yè)最多,達465家,持流通股比例5%以上的有128家,在10%以上的有37家。
表1數據中的上市公司前五大流通股東均存在證金公司的身影,有些甚至被證金公司包場,例如國信證券,海洋王等。數據顯示,證金公司持有流通股比例最高的公司是良信電器,以中證金融資產管理計劃的形式成為良信電器第三至第十大流通股股東;其次是浙能電力,作為第一、第四至第十大流通股股東;持股比例最低的是四川成渝,為其第七大流通股東,持有199.27萬股,占比僅0.07%。
證金公司作為救市主力,三季報的披露使得其持股偏好也逐漸明顯。
盤點證金公司選中的個股,分布在主板市場的企業(yè)有581家,中小板有130家,創(chuàng)業(yè)板有88家。其中,有471家是上證50、滬深300等相關指數的成分股。以7月3日的市值計算,整個A股市場的平均市值是180.58億元,而證金公司持股平均市值是294.17億元,包括兩市中市值最大的中國石油,這說明證金更偏愛大盤藍籌。
根據申萬一級行業(yè)分類,證金持股涉及全部的28個行業(yè)。數據顯示,化工,醫(yī)藥生物、機械設備等行業(yè)備受青睞,被證金公司扎堆買入,分別有66家,58家和58家。
超跌價買入約八成個股股價上漲
如果將7月7日~7月9日界定為證金公司大舉入市的時間,那么證金公司入市前,股價跌幅超過40%的個股高達1454只,其中一部分更是被腰斬。證金公司持股中有767家企業(yè)在持股前股價下跌,占證金持股總數的95.62%,平均跌幅高達38.65%。其中,全信股份跌幅最高,達65.25%;其次是京天利,跌幅高達61.25%。從股價跌幅區(qū)間內數量上看,如圖1,股價跌幅在40%至50%之間的企業(yè)數量最多,有316家;其次是位于30%至40%之間的企業(yè),有286家。與全部A股市場個股對比發(fā)現,跌幅在這個區(qū)間的個股占比也是最高的。
進一步分析行業(yè)跌幅,建筑裝飾、機械設備、國防軍工行業(yè)跌幅排前三,分別達42.00%、41.22%和41.22%,銀行業(yè)跌幅最低,為14.30%。
證金公司持股主要是為了維持市場穩(wěn)定。然而,很多投資者卻視其為個股的“救命稻草”,證金公司介入的個股的市場表現備受投資者關注。
自7月8日至10月30日,有624只證金股股價上漲,占證金持股總數的78.10%,平均漲幅達27.43%。其中,主板市場股價上漲企業(yè)有433家,占證金持主板上市股票的74.35%,創(chuàng)業(yè)板股價上漲股票數量占比最高,占所持創(chuàng)業(yè)板股票數量的92.05%。
表2數據顯示(為保證數據分析的有效,這里剔除了在證金持股前停牌的數據),漲幅前十的股票中,最低的天興儀表漲幅達92.31%,股價幾乎翻番,漲幅最高的潛能恒信,股價翻三倍多。
行業(yè)方面,國防軍工行業(yè)漲幅最高,持股以來漲幅均值高達47.12%;其次是計算機行業(yè),漲幅平均47.09%;銀行業(yè)漲幅偏低,只有6.9%;鋼鐵行業(yè)個股平均漲幅只有2.47%。而對于非證金公司持有的股票,多數股價漲幅均值均比證金概念股要低。
證金系概念股也有表現相對分化的個股,21.9%的證金系列股價有所下跌。
具體到個股而言,如表2,河北鋼鐵在證金公司持股之前股價上漲13.82%,證金持股以來反而創(chuàng)造了53.57%的最高跌幅。作為鋼鐵行業(yè)的龍頭,受益于京津冀概念,河北鋼鐵在證金介入之前股價獲得了一定幅度的上漲,但終究受制于整個行業(yè)走勢而持續(xù)低迷;西藏珠峰自10月9日起開始停牌,盡管證金公司持有該股,但該股自7月8日起,走勢一路下行,反彈乏力;創(chuàng)維數字自10月22日起停牌,在證金公司持股前后股價走勢均未能跑贏大盤,其主要原因是受公司從事的互聯(lián)網智能網絡機頂盒業(yè)務面臨著政策和市場風險的影響,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而造成。
業(yè)績上升偏多八成個股三季度盈利
投資者關心的不僅僅是股價漲跌,還有上市公司業(yè)績和未來的盈利能力。本文以凈利潤指標來對業(yè)績進行分析。
單從第三季度凈利潤來看,證金公司所持799只股票中,有642只股票是盈利的,占持股數量的80.35%。而證金公司未持有的1981只股票里有1535只股票在第三季度盈利,占未持股數量的77.49%,顯然前者要高。
證金公司持有股票第三季度的平均凈利潤有6.31億元。表3數據顯示,建設銀行以598.32億元的凈利潤位居證金公司所持股票三季度業(yè)績榜首,而凈利潤水平最低的東北電氣、深華新、華東重機等7家企業(yè),只有0.01億元。
從表3來看,證金公司所持股票第三季度凈利潤前十與后十排序后對比發(fā)現,這些股票特征明顯:前十只個股的市值都非常大,并且市盈率也都非常低;后十只股票,市盈率高,市值低,且以電氣設備、機械設備為主。
證金公司所持股票中,有153只三季度虧損,馬鋼股份、中國遠洋、中海集運等,三季度分別浮虧14.25億元、13.93億元和10.47億元。這些個股主要分布在采掘、鋼鐵、有色金屬等相對冷門行業(yè),市盈率整體偏高,其中約有一半的個股二季度都是浮虧的。
對比二三季度的凈利潤,證金公司持股企業(yè)中有689家企業(yè)二季度浮盈,有613家在三季度表現較好,仍然是盈利的。而在二季度浮虧的104家企業(yè)里,三季度盈利的只有28家。
從環(huán)比凈利潤漲跌數據看,三季度凈利潤環(huán)比增長的只有272家,只占證金持股總數的34%。具體到個股看,漲幅最高的是貴糖股份,凈利潤翻455倍多,屬于比較極端的情況,原因在于企業(yè)重組并購以及蔗糖行業(yè)利好消息的刺激;益佰制藥結合互聯(lián)網的思維,開辟電商營銷渠道,業(yè)績增長較快。跌幅最高的華神集團,不論中藥業(yè)務,還是鋼結構產業(yè),均受到市場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三季度凈利潤大幅下跌。
證金概念股跑贏大盤
根據上證大盤指數的計算方法,以證金公司的持股作為樣本股,為了與大盤指數做比較,以上證指數7月8日的開盤、最高、最低和收盤指數作為基準來進行計算。
在圖2中,7月8日至10月30日,從趨勢上看,證金概念股指數與大盤指數保持基本相同的趨勢,而收盤指數顯然證金股收盤價超越了大盤指數。進一步對收益率分析,自7月8日起,對每個交易日累計回報率對比發(fā)現,證金概念股組合在計算日內每個交易日的漲幅均比同期大盤的漲幅高,跑贏了大盤,并且在8月17日累計回報率最高達到25.58%,而上證累計回報率只有13.87%。
截至10月30日,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大盤經歷多次震蕩下行調整,而證金持股組合的累計超額回報率卻超過了10%。由此可見,參與計算的這一部分股票,對于證金公司而言整體是贏利的。
總結
在資本市場上,信心從來都比黃金重要。通過文章的分析,我們也能看出證金公司作為“國家隊”重要成員,在特殊時期將巨額資金砸進市場,廣泛且大量增持A股,更多的是想用真金白銀提振恢復投資者信心,穩(wěn)定市場,保護中小投資者。
證金公司“救市”,很大程度上救的是流動性,無論大盤小盤股,流動性好的差的均囊括其中。從持股表現來看,證金持股的確對股價、業(yè)績有正面的影響,尤其以國防軍工、計算機為首的行業(yè)股價上漲較多。
然而,在證金公司廣泛持股的情況下,可以看到,市場在一段時間后并未過分追捧證金概念股,只是一時的概念炒作。一些板塊,受行業(yè)自身的限制,本身屬于抗跌低估值類型,例如銀行股,證金持股并未有太大影響;而鋼鐵、有色金屬等冷門行業(yè),由于自身行業(yè)處境、業(yè)績等原因,證金持股對個股股價的影響也很有限。
證金公司持股的最初目的是維護市場穩(wěn)定,在“股災”之后不再大規(guī)模干預市場,讓市場逐步完成自我修復。而從第三季度,特別是10月份的A股表現來看,市場也確實在自我修復中,逐步實現證金公司持股的初衷。
作為普通投資者,通過文章的分析,也不難發(fā)現,在證金持股曝光的初期,投資者好像在“股災”中找到了“救命稻草”,部分證金概念股遭到爆炒,股價飆升。但到第三季度末,在證金持股廣泛披露的情況下,市場也僅僅把它當做了一個概念。作為市場參與者,我們最終還是要回到股票的基本面,回到市場中來,回到價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