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端午節(jié)的臨近,超市里各種各樣的粽子琳瑯滿目,香噴噴的味道吸引著人們的味蕾。然而很多人不知怎樣吃既能滿足味蕾又不對身體產(chǎn)生危害,也不知道吃多少才好。對此,記者采訪了商州區(qū)人民醫(yī)院的兒科醫(yī)師冀勝武,他給出了關于吃粽子的建議。
冀勝武醫(yī)生介紹,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zhì),含過多的脂肪和糖。因此,在每天吃的量上,人們不應過多進食,尤其是小孩和老人的消化功能較差,在吃粽時應有克制,并且盡量趁熱吃,以免冷卻后更難消化。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腸、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較多的寒性瓜果類,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瀉或腹瀉。
除此之外,冀勝武還建議一部分人最好是別吃粽子。他說,粽子的品種繁多,其中肉粽子和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熱量高,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循環(huán),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fā)心絞痛等病。同時,粽子蒸熟后會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zhì),吃后會增加消化酶的負荷,胃、腸道病患者應該少吃。“我們這的人常吃的粽子里有紅棗、豆沙等,而且在吃時還要加糖拌和,這些加起來糖量很高,糖尿病患者能不吃就盡量別吃。” (記者 王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