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稱,中秋夜海南三亞市天氣爽朗,海灘上吸引十幾萬人潮前往賞月,直到28日凌晨3點左右,人群才陸陸續(xù)續(xù)離開,可是人走了,海灘并沒有空,留下近80噸的垃圾。清潔人員說,每逢過節(jié)就會留下大量垃圾,已成為當地不變的問題了。
據臺灣ETtoday新聞云援引大陸媒體報道,沙灘上每隔10公米就有一個垃圾桶,旁邊還有提示牌,但環(huán)衛(wèi)部門表示,中秋節(jié)當天晚上,有數百名清潔人員通霄清理垃圾,大東海景區(qū)共清理出29噸垃圾,三亞灣沙灘的垃圾則超過50噸,初步預計,清理垃圾超過80噸,其中廢棄啤酒瓶占比例最大。
報道稱,沙灘上賞月的人越晚越多,“拜月”是三亞當地習俗,每到中秋節(jié)晚上,大家都會到海邊“拜月祭海”,祈愿家人團圓吉祥。不少人拿著涼席或塑膠坐墊,帶著啤酒、零食,在沙灘上尋找合適位置,用完的食品袋等直接扔在沙灘上,喝完的啤酒瓶也是隨手丟棄。
雖然執(zhí)勤的警察、城管隊員等現(xiàn)場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亂扔垃圾的現(xiàn)象后,都會上前勸說,但成效不大。與大東海沙灘相比,10幾公里的三亞灣沿岸賞月人群更多,海灘上不少市民游客成群鋪坐在沙灘上,地上放著水果和月餅。
中秋當天凌晨2點半時,大東海沙灘上賞月人群大多已經離開,沙灘卻有用過的餐巾紙、啤酒瓶、月餅盒、撲克牌等,還有一些廢棄的塑膠袋,被風吹得四處亂飛。游客吳先生說,在沙灘上賞月非常盡興,但離開時看到滿地的垃圾非常掃興。到了凌晨5點左右,清潔人員與工作人員都在彎腰撿垃圾,其中一位工作人員表示,100多名清潔人員凌晨4點左右就來了,大東海管理公司也出動了90人。
清潔人員王大姐受訪時說,丟在沙灘上的垃圾有水果皮、月餅盒,還有很多啤酒瓶、煙頭,大塊頭的垃圾好收拾,但一些燒烤的小木棒要慢慢找,漏掉了怕扎著游客的腳,只要每逢節(jié)假日,他們都要加班加點,工作量比平時大很多。其中一名用手翻沙子的清潔人員說,晚上沙灘上的人密密麻麻的,沒辦法馬上清理,通常都是凌晨3點后,等到旅客散去才開始工作。
另外,據統(tǒng)計,中秋節(jié)當晚,大東海景區(qū)人流量達5萬人次,三亞灣區(qū)域人流量則超過大東海。據了解,針對中秋夜賞月人數較多,可能產生大量垃圾的情況,從2010年開始,三亞有關部門每年中秋節(jié)前都會在三亞灣、大東海等區(qū)域進行文明賞月宣傳,并將垃圾桶安放在大東海沙灘上,每隔10米左右擺一個,還會安排保安員督促、勸導市民和游客將“拜月”后的月餅盒、啤酒瓶等扔進垃圾桶,但效果并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