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對降準呼聲越來越高之際,中國央行近日接連釋放數(shù)千億中短期流動性“紅包”。央行1月20日以利率招標形式開展1500億元6天期短期流動性調(diào)節(jié)工具(SLO)操作,中標利率2.25%。此前,央行已連續(xù)4個交易日向市場注入流動性。
節(jié)前降準可能性降低
持續(xù)注入流動性似乎難解市場的“資金之渴”,貨幣、債券市場利率全面上漲。而分析稱,央行繼續(xù)以公開市場操作注入流動性的方式進一步降低了節(jié)前降準可能性。事實上,央行近期更多采用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來熨平資金面,預期中的降準幾度延后。央行研究局首席經(jīng)濟學家馬駿上個月表示,調(diào)整存準率的力度和頻率的決策,應該以短期利率穩(wěn)定在合理水平為前提。如果降準力度過大或過于頻繁,會導致境內(nèi)短期利率過度下行,因此可能加劇資本外流。
央行連環(huán)“紅包”
1
上周 央行通過7天逆回購與MLF操作凈投放流動性共1400億元。
2
1月18日 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550億元SLO操作,期限為3天,中標利率2.10%。
3
1月19日 不僅開展共計155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更補充了4100 億元MLF,并下調(diào)利率。
4
1月19日 央行部署流動性工作,表示將通過MLF、SLF、PSL等操作向市場投放6000億元以上資金支持市場中期流動性需求。(記者李婧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