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是反映生命質量的一面鏡子,口腔雖小,但卻關系到全身健康和生活質量!看似不起眼的牙齦出血、牙疼,背后卻潛伏著腸胃病、頸椎酸痛、精神壓力等重大身體問題,還會不知不覺改變你的全身的健康狀況。因此,專家提醒,平時對于口腔的防護必不可少,一旦發(fā)現(xiàn)有口腔不適,應及早就醫(yī)。
教師需關注口腔健康
“這半年來,每天早上刷牙時,都會牙齦出血,牙齦紅腫更是家常便飯。”在新城區(qū)教中學的孫老師說。實際上,像孫老師這樣年紀輕輕就飽受牙周病困擾的為數不少。
西安323醫(yī)院數字口腔中心張春光主任說:“長期的臨床經驗中,我發(fā)現(xiàn)老師患牙周病的比例也較一般市民稍高一些,有些老師對口腔衛(wèi)生的照顧往往不是清潔不足,反而是刷牙過度,這種狀況比比皆是,從大部分老師都有牙齒損耗和齒頸部磨耗就可以看出來。經由長期大量口腔X線片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這與老師的工作性質有很大的關系?!?/p>
張春光分析,教師之所以成為牙周疾病的高發(fā)人群,是由于其職業(yè)的原因:首先是工作環(huán)境缺氧,老師在教室上課時,需要跟眾多的學生分享教室那些僅有的空氣;其次是呼吸較淺,老師因為需要持續(xù)性地講課說話,甚至被迫過度用力將話說得很大聲,空氣常常還沒有吸到肺部,就又從老師的嘴里“說”了出來。這些情況都造成了老師用口呼吸的習慣,造成進入肺部的氧氣不足和利用率降低。再加上教師講課時要接觸粉塵,唾液丟失較多,口腔自潔作用較差,給菌斑堆積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此老師較一般人容易得牙周病。
別對牙周病置之不理
老師平時工作較忙,他們更是把牙齦出血看做正常的“上火”現(xiàn)象,殊不知已處于牙周病初期階段!“牙周病是慢性疾病,大部分病患初期都沒感覺,所以不曉得發(fā)生什么事,等到牙齦紅腫、疼痛,已經很嚴重了,才曉得得了牙周病。”張春光主任解釋,牙齦紅腫會影響美觀,牙齒破壞嚴重的話甚至需要拔除。拔除牙齒就會造成咀嚼功能低下,除此之外也會造成咬合能力高度喪失。牙周病還會使骨骼遭到破壞,牙齒的骨骼就如同牙齒的地基,遭受破壞時,上方的牙齒就會移動,一移動后牙齒排列就會不整,影響美觀。另外,牙周病會讓口氣不好,也會造成身體其他系統(tǒng)的疾病,如呼吸系統(tǒng)疾病、骨質疏松癥、心血管疾病、老年癡呆癥、孕婦早產、糖尿病等。
張春光主任提醒,牙周病主要發(fā)生在牙齒與牙齦交界的位置,這個位置一般稱為牙齦溝。當牙齦溝缺氧,且免疫系統(tǒng)沒有發(fā)揮作用時,會讓厭氧細菌繁殖,并對牙周組織造成破壞。一開始會牙齦紅腫,再嚴重一點,骨骼會遭到破壞,當骨骼的破壞達到一定程度時,就無法支撐牙齒,這時牙齒就會開始動搖,最后會整顆掉落。
牙周病預防勝于治療
看似不起眼的牙周病危害如此之大,那么一旦得了牙周病該如何治療呢?很多市民提出這樣的疑問。
張春光主任指出,牙周疾病的治療,特別是牙周炎的治療,一般是采取綜合治療的方法,也就是多個方面、多種方法的聯(lián)合治療。牙周炎的治療程序通常包括四個階段:牙周基礎治療,牙周手術治療,牙周修復治療,牙周支持治療?!钡谝浑A段為基礎治療階段,目的在于選用牙周病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清除或控制臨床炎癥和咬致病因素,包括口腔自潔,拔除預后差和不利修復的牙,齦上潔治,齦下刮治以清除菌斑,牙石,選用抗菌藥控制炎癥,咬頜調整等;第二階段為牙周手術治療和松動牙固定;第三階段為永久性修復治療,一般手術后2-3個月后進行;第四階段為支持治療,也就是復查復治階段,每半年一次,包括檢查菌斑控制情況,衛(wèi)生宣教,拍片檢查,以進一步擬訂治療計劃。其實,牙周病的治療是一項細致和耐心的工作。并且需要醫(yī)患雙方的密切配合,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才能獲得滿意、穩(wěn)定和長久的效果。
張春光主任建議,平時市民應多注意保持口腔衛(wèi)生,少抽煙少喝酒,同時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和合理的使用牙簽、牙線等,才能起到預防牙周病的效果。正確的刷牙也能消除口內食物殘屑、軟垢,以及部分牙面上的白菌斑。而有很大一部分市民沒有掌握良好的刷牙方法,認為機械的刷幾下即可。有的人群中還習慣采用橫刷法,這樣不僅不會有效清潔牙齒,反而損傷了牙體和牙周組織。
記者 王少薇
喝點酸奶預防牙周病
喝酸奶等富含乳酸的食物能顯著改善牙周健康,能防止牙齦萎縮和牙齒脫落,但牛奶和奶酪沒有這種功效。這是最新日本牙科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專家表示,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細菌感染性疾病,會引起牙床萎縮和牙齒脫落,除了勤刷牙和用牙線清潔牙齒外,能夠有效緩解這一疾病的方法比較有限。以前傳統(tǒng)一直認為,食用大量乳制品的人患牙周病的幾率較低,但未發(fā)現(xiàn)哪種乳制品的作用最突出。日本研究人員通過對 942 名年齡在 40 歲至 79 歲之間的男性和女性進行了調查,主要對他們所患牙周炎的嚴重程度以及攝入的牛奶、奶酪和乳酸類食品量進行評估。最后發(fā)現(xiàn),彌漫性重度牙周炎患者所攝入的乳酸類食品量比局限性輕度牙周炎患者少。
專家還介紹,與那些自稱從不吃乳酸類食品的人相比,每天攝入酸奶或其他乳酸飲品 55 克或更多的人有嚴重牙周病癥狀的較少,所以勸市民,雖然不用刻意去喝酸奶,但在生活中應知道這項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