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孩子過年有著一套蒼白的流程:吃飯、拜年、搶紅包,甚至年飯也是套餐式的制成品。為了讓孩子見識一個真正充滿民俗味的新年,城里媽媽蘇毅和她的伙伴們把孩子從上海帶到貴州,過了一個自己動手、自給自足的傳統(tǒng)新年。
蘇毅是微信公眾號“米行天下”的運營者,以這個微信公眾號為核心的小圈子聚集了一批家長,他們樂于把孩子帶到全國各地增長見識。今年春節(jié)前夕,“米行天下”組織11個家庭前往貴州過年。一行人中有12個孩子,最小的4歲,最大的15歲。
在貴州,這些家庭多年來第一次自己動手準備年飯。他們到本鄉(xiāng)本土的菜場去買菜,自己洗鍋、生火。“大廚”指揮若定,“配菜員”臨時上崗。孩子們也動起手來,排排坐著,在家長的指導下挑揀豆芽菜。
旅行中使用電子設備的機會很少,熟悉了iPad的“城里娃”還能玩些什么?放下了電子設備,“城里娃”一點兒也不宅,他們徒步3.5公里從土路上山欣賞美景,在開闊地玩追逐游戲。
這個來自城市的旅行團還參加了當?shù)囟闭泥l(xiāng)土婚禮。作為新郎的特約嘉賓,一眾人跟隨浩浩蕩蕩的回禮隊伍,驅(qū)車來到新娘的娘家——夏格侗寨。大家?guī)椭吕砂嵝断乱豢ㄜ嚨幕囟Y,包括米和肉,隨后還觀看了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比賽。
體驗鄉(xiāng)土民俗足以給孩子們帶來樂趣。在郎德上寨村支書家里,孩子們體驗了苗家女子熱情的敬酒儀式。除夕之夜,他們身在貴州肇興,耳畔聽著潺潺的流水聲,和侗族大哥大姐們一起過新年,經(jīng)歷了和2000人一起走街串巷游街拜年拉歌的壯觀場面。
孩子們還在動手之中感受了民間藝術的傳承。在貴州,他們觀摩了銀飾品的現(xiàn)場制作,在工匠指導下完成了屬于自己的DIY銀飾品,還在旅途中學習手工織絲、手工扎染等。(本報記者 沈竹士 通訊員 閔報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