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研究揭秘人類為何是靈長類中的胖子
瀕危類人猿倭黑猩猩與黑猩猩一起被稱為現(xiàn)存的、與人類最接近的“近親”。它們每天大部分時間是在枝頭攀爬、采集果子和樹葉。相形之下,早期人類則常常需要穿越熾熱貧瘠的土地,而這種生活方式的不同似乎揭示了人類最終演變成靈長類中多脂肪、少肌肉的物種的原因。
過去30年間,兩位研究者對13具圈養(yǎng)倭黑猩猩的尸體進行了分析研究,并比對了之前收集到的49具人類遺體的數(shù)據(jù)。他們發(fā)現(xiàn),盡管部分倭黑猩猩因為圈養(yǎng)而變得肥胖,但平均而言,其體重的10%到30%是皮膚,而人類皮膚僅占體重的6%。研究人員假設(shè),現(xiàn)代人很可能在獲得了出汗的能力的同時,也形成了這種薄薄的皮膚,因為薄皮膚有利于增強在炎熱、露天地帶的持久力。
科學(xué)家還發(fā)現(xiàn),人類比猿類近親更愛積累脂肪。平均而言,人類女性和男性體重的36%和20%是脂肪,而雌性倭黑猩猩的脂肪比重為4%,雄性倭黑猩猩的比重幾乎是0%。他們認為,增加的脂肪幫助人類在缺乏食物的日子里幸存和繁衍。至于肌肉,該研究小組近日在線發(fā)表于美國《國家科學(xué)院院刊》的文章稱,倭黑猩猩的肌肉最終進化得最為強壯,尤其是爬樹和扭擺身體時所需的上半身肌肉。而人類完全進入直立行走后,就失去了這種對肌肉的絕對需求。(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