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記者 劉占良)一輛普通的輕便自行車,車把上插著一面國旗,車尾載著一個方形自制鐵“百寶箱”。今年54歲,黝黑瘦高,3個月沒有理發(fā)的農民趙東山戴著一頂紅色運動帽,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穿行全國各大城市宣傳環(huán)保、敬老。2月6日,趙東山頂著寒風“萬里走單騎”風塵仆仆地來到商洛。
到商洛心里很敞亮
2014年7月7日,趙東山從老家陜西省大荔縣羌白鎮(zhèn)趙家灣村出發(fā),途經內蒙古、山西、東北三省、山東、浙江、江蘇、福建、廣東、廣西、重慶、四川等省市區(qū),騎行1萬多公里來到商洛,歷時7個多月。
“這里山清水秀,植被茂密,民風淳樸,離我家也不遠啦,只有120公里路,再有一天我就可以回家與家人團圓,我心里從未有這樣敞亮過。我這次騎行的主要目的是宣傳環(huán)保、敬老,傳播正能量。”趙東山告訴記者。談及對商洛的印象,他說,對商洛最深的印象就是商洛人厚道,滿目青山綠水,“秦嶺最美是商洛”這句話真是名不虛傳,這讓身為農民的趙東山感到很親切。
在趙東山的“百寶箱”里,記者看到,里面有面包、蘋果、純凈水等食品,還有他途經地照片、各種環(huán)保知識和孝親敬老畫冊等。“每到一個城市,我都會在最熱鬧的廣場辦一次展覽,希望通過我的萬里騎行能感動更多的人,讓人們認識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也自覺踐行孝親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趙東山說。
當日,趙東山在市中心廣場展出了自制的宣傳橫幅和他隨身攜帶的全國各地一些單位的簽名留言冊、相冊,把環(huán)保與敬老的思想傳遞給商洛市民。然后又專程繞道仙娥湖,最后途經洛南翻越秦嶺回家。
不怕艱險風雨無阻
“54歲了還全國騎行,半路下雨了咋辦?路上沒少吃苦吧?”面對許多熱心市民的關心和記者的疑問,趙東山總是憨厚一笑。他說自己生活一直比較艱苦,所以這點挑戰(zhàn)根本不算啥。
“在路上每天吃點面包,晚上選擇最便宜的小旅館住下,或湊合著找個免費的地方住,饑一頓飽一頓,冷一天熱一天,就這樣一天天過來了。”趙東山說,在騎行的日子里,他每天最多花費30元錢。他騎的自行車是他花了90元錢買下的二手車。“車子質量很好,只是在山路上會出點毛病,我一路上只修理過7次。”趙東山不好意思地說。
說到路上遇到的困難,趙東山說:“黃土高原和內蒙古大草原的路都很難走,常常三天走的路還不如在平原一天走的多。南方的路雖然好點,但雨太多,下雨騎車很危險,也不方便。”不過,趙東山有著非常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加上野外出行經驗,他說,遇到山路就推車走,遇到雨天便披上雨衣照常行,只是走慢一點就行了,路走一點就少一點,積少成多。
據了解,趙東山此前曾有過兩次“萬里走單騎”的經歷。一次是1996年,他騎上自行車,為迎接香港回歸騎行宣傳一年整。澳門回歸前一年,他二次跨上自行車。兩年騎行路,分別跑了29個省市、4萬多公里。趙東山說,他家中有6口人,每人分得8分地,靠種水果為生。家里人很支持他,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做點有紀念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