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C-NCAP管理規(guī)則2012版”進行的107款車的測試,已在體現(xiàn)車型平臺所帶來的技術與工藝優(yōu)勢。雖然不同企業(yè)、不同品牌對平臺技術有不同的定義或稱謂,但共享同一平臺的汽車產(chǎn)品,無論其歸于哪家旗下、懸掛誰家車標,也無論其內(nèi)飾是否豪華、性能是否出眾,其被動安全特性均非常接近。
在107款車中,北京青年報記者選取了7組采用共享平臺技術、車身形式相同的15款車。其中,大眾新桑塔納、大眾捷達、斯柯達昕銳采用相同平臺,列入同一組進行比較。比較結果表明,平臺技術確實可以幫助汽車產(chǎn)品保持相近的工藝水平,無論歐系、美系,還是日系、韓系,共享平臺不但更具工藝、采購以及成本優(yōu)勢,還使產(chǎn)品的被動安全性能相近。
共享平臺技術的大眾新桑塔納與大眾捷達、標致408與雪鐵龍C4 L、豐田卡羅拉與豐田雷凌,其測試總分差均小于2%。同樣共享平臺技術的雪佛蘭創(chuàng)酷與別克昂科拉、起亞K4與現(xiàn)代名圖,測試總分差約為6%。
在107款車中,北京青年報記者還調(diào)查了共享平臺技術,但車身形式相異的3組共6個車款。結果顯示,本田繽智較本田飛度的總分提升1.4分。豐田RAV 4與豐田卡羅拉、DS6與DS5的得分接近,可以忽略差異。
或許是未涉及中大型、全尺寸轎車及SUV的原因,SUV與同平臺轎車的差異性并不明顯。對于共享技術平臺而車身形式不同的產(chǎn)品,共享平臺的SUV與轎車相比,前者的得分通常更高——車身結構、車身形式直接決定了其被動安全的優(yōu)勢,潰縮吸能空間更大、車身離地間隙更高、分散動能架構更易實現(xiàn)、對整備質(zhì)量及市場指導價的敏感性較低……總而言之,SUV對車內(nèi)乘員的保護更加周到。這或許也是SUV車型近年在中國市場熱銷的潛在原因之一。
文/本報記者 吳毓